“大明朝,礼部告示!”
“朝廷为举贤纳才,陛下金口玉言,亲开科举之策,于太武二年,独开恩科,三月举行县试,七月举州试,十月于渝都举天下会试…………”
“天下良才,皆可参与……”
“……”
五天的时间,以礼部为主的告示,直接黏贴在大明朝廷麾下,每一座县城,包括最西部,最南部的几座荒凉的县城都黏贴出来了。
而且宣传司开始的推动宣传计划,把大明科举之事详细无遗的登列在每一份的报纸之上。
报纸如今可是舆论界的一柄武器,不仅仅关乎读书人,和天下黎明百姓,包括商贾,农民,工人,都息息相关。
哪怕不认识字的人,有时候都会去听人说报,说报是一个新产的职业,就是每天会在特定的地方,比如路边摊,茶室,酒楼,读报纸。
如今虽大明大兴教育,但是不认识字的人,起码有十之八九,大部人人,都是属于文盲,十个人里面,未必有一个能认字的。
所以随着报纸登录的消息越来越重要,说报这个职业也变得非常吃香,这是很多寒门读书人的兼职事业。
告示加上舆论宣传,一瞬间科举之事,直接引起了整个大明的风暴。
“科举,什么东西啊?”
“朝廷这是在玩啥呢?”
“向来举才乃靠大儒举孝廉,方能出仕途,如今朝廷,好像改变的制度!”
“祖宗之法,都能改变?”
“什么是祖宗之法,当朝为新朝,新朝必有新政,新朝若是还要延绵旧朝制度,何意立新朝,我们陛下雄才伟略,如今他们开科举,乃是为天下贤能一条道路,此乃大恩之举!”
“……”
科举这词语,第一次出现在无数读书人的耳边,但是这个词语相对而言太过于陌生的,他们都在寻求理解。
随着他们开始理解科举这个词语的意义,一下子整个士林,包括寒门读书人,都为之而寂静下来了。
反对也好,赞成也好。
他们都为科举的出现,而感觉有几分振奋,特别是那些志气过人的读书人,与天下读书人同台竞技,此乃何等光景。
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去承认科举,都不得不承认,科举的出现,必会引起天下文道的剧烈发展。
“吾等寒窗苦读多年,却无人问津,如今陛下却能给我们铺上一条康庄大道,此恩无以为报,唯有以身报大明,此举吾必中!”
“陛下开恩科,乃为朝廷选良才,吾藏于乡野二十余载,本以为对着天下已失望,今却有机会,岂能不珍惜!”
“于天下读书人同台竞技,乃是儒道多年来,未曾有了的盛事,此事吾决不能放弃了!”
“……”
寒门的读书人的开始沸腾起来了,出身寒门的他们,不仅仅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学识,也会因为没有门路哪怕寒窗苦读几十年,也只能鞠躬在野,却不能登上庙堂之巅。
如今机会就摆在面前,他们决不能放过。
无数的寒门士子开始蠢蠢欲动,各州各县,不少再野学子都开始紧张的准备起来了,为明年的恩科而努力。
而不仅仅是寒门,哪怕是门阀士族,他们也在开动。
渝都北城,一座华丽的府邸之中。
“家主,此事对我们世家何其不公,怎能让此策贯彻下去?”
“那你想要怎么样?”
“让家族门下的大儒,相交甚好之大儒,齐齐上奏,反对科举!”
“糊涂,你是不是想要我们满门被斩杀!”
“这是为何?”
“昭明阁既通过此策,乃代表并非陛下一人之意,乃是整个朝廷之力,大明建朝虽短,可延续明国之路,在西南早已经根基深厚,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