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知景慢悠着把粥喝完,这其间又进来了好几位上班族和学生,原本店里的上班族也断断续续地离开,最开始那位妈妈也要带着小朋友去上学,手里提着书包。只有那个看报的大爷,依旧还在那里。
夏知景结了账,走出小店,继续沿着街道往前走着。两旁的店铺很多也都陆续开门了。小吃店,古玩店,服饰店,杂货店等等。每座城市都有类似这样的一条街,藏着城市真正的烟火气,像是生活夹缝里的桃花源。这里会有爱议论时事的大爷和善于讲价的大妈,有跑街窜巷的小孩和站在巷口大喊的妈妈,有羞涩的少女和好玩的少年
夏知景想起了自己小学那会,他们还没有搬家,就是住在弄堂里。虽然街道没有这么宽,但是感觉还是挺像的。那时的日子,简单又快乐,父母当时的感情也是没有后来那么遭。
夏知景一边回忆一边数着店铺往前走,当时她的家,是在弄堂口往里的第21间。她便以粥铺为第一间,往前数着,她好奇第21间会是什么店。
十八,十九,二十,二十一。
是一家照相馆,上面写着曲溪照相馆。处在小小的拐角处,店铺面是带有曲度的。夏知景才意识到,这条街不是笔直的,只是只顾着数店的她,误以为这条街是笔直的。
夏知景觉得既意外又神奇,现在这个年代竟然还有照相馆。还会有人去照相吗?恍惚间,觉得就像穿越那样,坠入以前某个年代里。
站在照相馆的门口,街道中央,夏知景细细打量,照相馆的门是木板门,门只打开了一半,半掩着的门,看不清的店内,这些都藏着这座城市的神秘。
夏知景又抬头看了那块牌匾,曲溪。便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句古诗,“曲曲溪流处处花,绿杨影里有人家。”能把这句诗记这么久,只是因为当时弄堂里,有位爷爷特别喜欢玩蛐蛐,每次他拿出蛐蛐,身边必定围满孩子。而蛐蛐与曲曲谐音,夏知景便把这句诗记住了,毫不费力地记住了。
绿杨影里有人家。夏知景猛然转身,照相馆的对面会是什么店铺呢?
正对面不是店铺,而是夹在两间店铺的狭窄小巷。夏知景慢慢地往前走去,离巷口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站住了,她注意到,左边的墙上订着一块深蓝底的门牌,上面写着,此巷不通。
夏知景念了一遍,“此巷不通”。她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想什么,只是觉得像如坠云雾。然后像被谁牵引着那样,往巷子深处走去,心里贸贸然冒出“深处有人家”这样的字眼。
会有人家吗?会是怎样的人家呢?
小巷很窄,只能一个人通过,如果太胖,可能就通不过了。
小巷的狭窄,让夏知景走得小心翼翼,于是也回了神,很调皮地想,不通,只是针对胖的人来说的吗?这条小巷也是坏得很。
巷子很长,加之窄的原因,望不见头,又见不着底的感觉。夏知景抬起头望着天空,白灰色,云层很重的感觉,像是要下雨了。
夏知景想,没有带伞,淋场雨,好像也不错,在25岁的年纪里。于是,她更加慢悠悠地走着,故意等雨一般。
她开始低头看着地面,原来这是一条石砌小巷,便数起石块。数到二十一的时候,又是数字二十一,接下来就不再是石砌路面,是水泥地面了。
已经是巷子的尽头了。
那是两层楼高的房子,深墨绿色的遮阳棚,屋前的左边有一口石缸,四周的墙缝稀稀疏疏地冒出顽强的小草,水泥地面上散落了两个红色的塑料袋,几片枯叶,右边的角落里堆放着好几个啤酒瓶。
应该就是人家吧!可是一点也没有“绿杨影里有人家”的那种惊喜。
夏知景转身打算离开,走了两三步,雨点一下子啪啪响地打到地面上,越来越密集。这是夏季特有的阵雨,来势凶猛,但是来得快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