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章 干了这碗毒鸡汤!(2 / 3)

一名老进士写的,感慨官场无趣。

只是朱琏翻了很多书,都没找到这老进士是谁。

朱琏抬头看了看艳阳天,想到汴京城那琳琅满目的凉饮,倒是勾起了她的馋虫,沿路买了些酸梅,准备回去给官家备上一份冰镇酸梅汤,解解暑。

燕京的天气要比汴京凉爽一些,但是也很热。

她拉动着车驾上的车帘,皱着眉头看着外面。

这都是驿站的驿卒,而且他们的背上插着一个红色的旗子,朱琏不知道这是北地的军事,还是汴京传来的札子。

不过让朱琏有些不开心的是,这些札子都是赵桓熬夜的理由。

她没感觉自己多么苦,只是觉得官家苦。

都当了皇帝了,每天还这么忙碌,日子过的也不是那么奢华尊贵。

大宋有个好官家,自己也有个好丈夫。

赵桓回到文德殿的时候,被面前一大堆的札子给淹没了。

这几天大雨,除非是紧急的事,否则一般雨天是不会让驿卒们送到燕京。

赵桓喝了一盏凉茶,端坐起来,振奋了精神。

这就是他的工作。

案牍劳形,一点都没说错。

赵桓批阅这札子,越看越是生气!

最后将一大堆的札子扔到了赵英做的分类框里。

这一类的名字,叫做垃圾。

垃圾札子,是要拉到御膳局当柴火烧的,归档都嫌丢人的那种。

赵桓呆坐在座椅之上,看着那一大堆的垃圾,有些怅然。

那都是大宋的言官们,上书言事的札子,这些札子共说了两件事。

大部分的官员都说的在大宋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。

上京道荒凉,没有价值,皇帝收上京道为疆域,有好大喜功之嫌疑。

上京道的百姓无粮,还需要天下百姓去供养上京路,得不偿失。

最关键的是上京道没有价值。

总归来说,不太想要上京道。

说的其实都蛮有道理的,但是赵桓还是把他们扔到了垃圾那一类里。

赵匡胤曾经传下的祖训是不杀上书言事之人,其实是一种广开言路的执政理念,赵桓认为很有必要,沿袭了这道祖训。

大宋的言官们的理由依据是: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,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。

这第二件事,这堆札子里还有工部的人递上来的新宫室的草样,还有燕京旧宫室翻修的方案。

本来官家建燕京行宫的时候,言明不用铺张浪费,工部的人以为官家是真的把燕京当行宫用。

没成想官家到了燕京,就在燕京处理起了公事,官家虽然没有名言迁都,其实和明说也差不多了。

这个行宫完全不能做皇宫用,太不精致了。

赵桓最后还是把工部的札子捡了起来,找了几处宫室,批红之后收了起来。

现在大宋的财政紧张,压根没有余钱给行宫添宫室,赵桓倒是无所谓,只是觉得让自己的女人跟着自己的受罪,不太好。

还有言官进言差点让赵桓笑岔气。

从来都只听说过劝皇帝节俭的,就没听说过劝皇帝稍事奢靡的。

舔狗是不分朝代,也不分年龄全历史时间段,都存在的生物啊。

不过赵桓也把这份劝他稍事奢靡,如此清贫有损皇家颜面的札子捡了回来。

并不是赵桓打算稍事奢靡,而是他通过这个札子,又理解了几分君辱臣死的君臣之道。

朝堂的札子其实也是民间的一个风向标,朝臣们的话,显然是民间想不通的问题。

大宋收了燕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,官家太过清贫导致臣民蒙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