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二叔照子”。他又抬头看了一下前面店铺挂着的布幡,果然是“石家念二叔照子铺”,又回想起这安吉州制镜业的知识产权纠纷,不禁笑道“这可是真石家吗?”
秦瑞尴尬地说道“咱安吉州‘石家’太多,已经分不清哪家才是正主了,不过您手上的这件,确实是这个念二叔铺子出的。”
安吉州旧称湖州,位于太湖之南,依山傍水,土地肥沃,人口密集,极为富裕,商贸繁盛。此地制镜业特别发达,产出的铜镜闻名海内外,一直兴盛到了清朝,直到玻璃镜渐渐普及,才衰落下去。宋朝因要避赵家先祖赵敬的讳,镜子不能称“镜”,只能称“鉴”或者“照子”(不得不说,老赵家的讳真是太多了)。“安吉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”,就是这家生产铜镜的工坊的商标。
宋代商业发达,一个明证就是商人们有了强烈的商标意识,不但会主动打广告宣传,还会注重保护自己的名号。当然,既然有商标保护的存在,就说明一定有着商标侵权的存在。就黄仪在临安市面上看到的,来自安吉州的铜镜,背后的铭文有相当一部分都打着“石家”的名头,什么“石家照子”“真石家照子”“石家二哥宝鉴”“石家八郎照子”“真正石家二哥照子”“童叟无欺保真石家照子”……林林总总不一而全,令他差点笑出来。
就算不追根溯源,也能想象的出来,最初一定是某个“石家”制镜手艺出了名,引发了效仿者纷纷攀附这个名号,而真正的石家则不得不在商标上增加“真”“保真”这样的前缀来与其它品牌区别开来,但这实际上并没有用,于是就产生了复杂的“石家”系列。不过在黄仪看来,这些铜镜都打磨得非常精致,虽然无法与玻璃镜相比,但是人影清晰可见,看过去依然令人赞叹。这也是他来到安吉州的原因,当然,不是为了生产玻璃镜与他们竞争,而是为了这份打磨的手艺。
黄仪笑了笑,拿着镜子和三个布袋走进了石家念二叔的铺子,一进门就喊道“东家可在吗?”
店门迎宾的一个小子刚才就注意到了这伙人,现在看到来者气宇不凡,不敢怠慢,立刻去后屋喊了两声。
片刻之后,一个佝偻着腰的瘦小中年人走了出来,见到黄仪等人,客气地说道“小老儿便是此地东家,客官称我念二便可。不知客官可是看中了我家的照子?可随意看看。”
黄仪把手中的小铜镜递给他,问道“东家,这可是你家的照子?”
石念二立刻认了出来,喜悦地点头说道“正是我家出的货,客官可是看中了?果然是识货之人啊!听客官的口音,是北方来的商贾吧,可是要采买些照子带回去?好说好说,价格什么的都好说。小松子,快请客官入座,煮茶!”
黄仪也不客气,直接从店中要了两面据称是最好的照子,坐了下来仔细端着看了一会儿。半晌过后,他才对石念二问道“念二叔,我能请教一下,你的照子是如何才能磨得这么平的吗?”
石念二一愣,这是商业机密,怎么能随便问呢,你这人懂不懂行啊?但是也不好得罪他,只好随便挑些“细心、仔细,选上好刀具和磨石,修身养性,每日晚上吃素”之类的场面话敷衍过去了。
黄仪笑笑,不在意他的敷衍,又说道“二叔,我确实有单大生意要托付于你,此生意非你这样的精湛手艺人不可,不但有不少钱赚,还能助你的制鉴技艺更上一层楼,你可愿意?不愿意的话我就找别家去了。”
石念二又是一愣,这家伙到底卖的是什么药?不过似乎听听也不亏,于是说道“客官请讲,小老儿受教了。”
黄仪点点头,举起手中的两面照子,问道“既然如此,可否让我先将这两面照子一验?”
石念二有些不愉,这不是质疑他的手艺吗?但是想想真手艺又不怕验,于是点了点头。
黄仪从李涛手中接过一个小瓷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