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经过几次大小战斗和关内外的小规模穿插验证,现在的孟远,已经对大明这个时代的几种冷兵器战争模式,心中大概有了底
在现代工艺的冷兵器装备条件下,无论阵法、战术怎么变化,人数还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。
但上好的现代冷兵器,比如速射弓弩,几乎砍不坏的精钢刀枪,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一场战斗的方式和走向。
但是一旦有热兵器介入,战场态势就会发生多重多种变化——
在冷兵器为主,热兵器为辅的条件下,比如这次城池攻守战前期,虽然最终可以取得胜利,但却是惨胜,而且伤亡极大。
在热兵器为主,冷兵器为辅的条件下,仍以这次城池攻防战为例,胜利便来得相对容易,并能很快扭转局势。
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
孟远记得以前在雇佣兵官网论坛上,曾有很多这样的无聊帖子,都是雇佣兵王们在闲得发慌时类似于梦呓般的自问自答——
西方人讨论最多的,是以最高不超过二战后期的热兵器装备下(不包括飞机、潜艇甚至核武器,否则已经没有可比性),一支现代化的二战盟军,回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初级热兵器的中世纪末期(也就是相当于大明前后的几百年之间),一个连级规模,可以对付多少中世纪末期军队。
最后的结论是,一个连级规模的二战盟军,可以艰难地在中世纪万人大军中穿插突围活下来,可以轻松游击中世纪五千人大军,可以正面击溃一支千人大军,可以迅速全歼五百人中世纪游骑兵。
然后,又有人将盟军数量规模,从连级依次递升到营级规模,团级规模,直至最后的军师级别,整个论题,突然变得毫无悬念而索然无味了。
所有人都发现,二战盟军数量规模,一旦突破到了团级以上,这仗就没法看了——
一个齐装满员并弹药充足的师团级二战盟军,面对一支万人规模的中世纪大军,与面对中世纪的十万大军,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
换句话说,只要上了师团级规模,二战盟军打一万人是打,打十万人也是打,基本上不用考虑什么战术,一路横推下去,差不多就能从东欧一直打到西欧。
所以,孟远最后也发现,以二战盟军武器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为准,团级规模是衡量二者之间的一个分水岭——
团级以下,即便是全员装备现代武器的二战盟军,也必须在战前考虑人数这个决定性因素。
但是一旦突破到了军师级规模,则人数这个决定因素,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后来,有西方的无聊雇佣兵,又由此及彼地将整个标准,延伸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之外,甚至还拿腐朽的晚清说事,并以当年“两千人的八国联军便从广州一直打到北京”为例,依然还是充满侵略者满满优越感的得出一个荒谬论调
当年,八国联军还仅仅只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进行通商贸易,若是想要打下全境,最多从欧洲再调集两千多人,总数五千人的火绳枪大军,便足以横扫整个种花大地。
孟远实在没忍住,就在此人的帖子下留言约战,最后在地下拳场双方各自下注百万美刀,将此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。
当然,双方全程都是封闭蒙面,至今都不知道那家伙到底是哪国人,长什么狗样子!
哼,五千人就想拿下全种花,即便是在那时,也是做梦——
当然了,孟远现在得出的结论,却是一个真实数据
以大明土著为主要招募兵员,装备全部现代武器,恐怕也跑不出这个黄金标准划分。
也就是说,现阶段仅仅一个连级规模,而且还是新兵连,基本的战术素养、战斗意志和单兵训练水平都谈不上,即便热兵器在他们手中,兵器本身的效果和威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