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待完东方美食考察团之后,青花阁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。
现在公司的组织架构是这样的,严丽是总经理,老爷子是董事长。我是主管厨房的厨务总监,王总是主管前台的服务总监,兼着人力资源。陈经理是行政主管,办公室的大小事务归她管。财务总监是崔会计。老姨负责采购部门,同时兼管着整个后勤。
老店厨师长赵小军,副主管王亚信。前台经理曹晓娟,副手是后招聘来的,姓李,叫李梅。
粗粮厨师长杜师傅,副主管是老太太表弟,前台是孟经理,副手是以前的领班,叫王海燕。
渔人码头厨师长郝广生,副主管是严丽老公的远方表弟,李爽是前台经理,副手是她从省城找的一个姐妹儿,叫杜娜。
新店总经理周晓梅,厨师长李双良,副手是老乔,前台经理黄丽华,副手是以前的领班,叫米雪。
我每天到各个店去检查工作,看看菜品质量,解决一些发生的问题,再不就是研究研究菜。每个星期大小会都参加,对管理层的培训形成规矩,每两周一次。
每个店的生意都很好,拿七月份来说,老店的销售额是一百三十万,粗粮是一百四十六万,渔人码头一百三十八万,新店是二百一十万。四个店加在一起是六百五十四万,一个不小的数字。
有一次严丽、我、王总、陈经理我们四个在一起开会,说能不能一年突破一个亿的营业额?想要突破一个亿,那么四家店每个月就得卖九百万,有点难度。严丽说再开一家店还行,五家店一起卖能够突破一个亿。
当时全国纯社会酒楼能够突破一个亿营业额的有几家,比如山东青岛的“老转村”,一个退伍军人开的餐饮,当时被称为“蓝雪企业”。还有天津的“万家渔村”,以海鲜著称,年营业额突破一个亿。再有就是四川的“大蓉和”和“海底捞”。
以前一个亿的营业额是想都不敢想的事,现在发现有些触手可及,不禁心里痒痒的。但是老爷子和严丽没有再继续扩大规模的打算,想稳定稳定,先把这四家店打理好再说。
年营业额达到八千万也行了,人应该知足。
在滨海的餐饮界我也成了人物,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以前想参加却没资格参加的餐饮人聚会。刚开始参加的时候觉得很牛逼,大伙儿都捧着唠儿,参加几回之后感觉没意思,也就很少去了。
这种聚会没啥意思,有点名声的厨师长、经理聚在一起谈的都是些和餐饮无关的事,还有点攀比之风。每个厨师长都是大金链子名牌表,怕别人看不到还把腕子撸起来,时不时地甩一下假装看下时间,目的就是叫你知道——带着块儿好表。
每个人都抽好烟,最少二十以上的。我不行,七块钱的软包长白山。他们笑话我,说谭厨也是总监了,咋说也得抽玉溪。我说不习惯,能冒烟就行呗。
和这些人聚会的流程是这样的,先是抻头的人在自己的饭店准备一桌饭菜,把大伙儿叫来喝酒聊天,喝的五迷三道的再去歌厅唱歌。到了歌厅之后都原形毕露,没有不找小姐的。
在第一次和他们去完歌厅之后再也没去过,以后几次都是喝完酒就走。后期不想再参加了,但是吃人家嘴短,欠人家人情呢。于是在新店请了他们吃一顿,花去将近两千块钱,心疼半个月。好在把人情还了,以后再找我就以各种理由拒绝,慢慢的也就不找我了。
人随着能力的增长,职位的提高,眼界的放开,认识的和交往的人会有所不同,朋友圈也会不一样,但绝对不能飘。说白了咱就是个厨子,没啥能耐,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打拼挣来的。如果有一天不在饭店做了,走在大街上谁认识你是谁?现在是厨务总监,没啥了不起的,只是个名而已,有一天不是了可能连小弟都不搭理你。
这就是现实。
人到啥时候都得踏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