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较小的旁枝,老崔跟孙伏伽一样都是隋朝时的官员,然后又通过武德年间的科举,重新进入官场。
老崔考中进士后,在长安呆了两年,然后很快调到地方做了个小参军,后来遇到宰相陈叔达赏识,得到这位大佬向天子举荐,说这人有才,可任史官或谏官,于是被调入京任右武卫参军事,并参与修撰史书。
在长安混了几年,铁头名声很响,笔杆子也有名,于是贞观元年,李世民便重用了老崔,任殿中侍御史职,一上任就办了好几个大案,让李世民极为赞赏,还调去户部做了度支司的郎中,他在经济理财这块也有出色的才能,尤其是数学很好,据说能够口述心算支出费用数千项。
不过后来秦琅拜平章国计时,老崔的衙门办砸了差事,秦琅很不客气的追究了领导老崔的责任,并在考核时给了差评。
于是老崔被贬职,转一圈后,又到了御史台。
只是这回已经从御史台三院中的殿院,调到了台院,出任侍御史。
台院的侍御史可比殿院的殿中侍御史权力大的多。
殿中侍御史有九人,主要职责就是在朝会的时候站在殿上管纪律礼仪的,而台院的侍御史六人,却掌纠察百僚、弹劾不法,甚至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,与门下省给事中、中书省中书舍人分直朝堂,受理冤讼,号称小三司。
六位侍御史还轮流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。
在御史台他们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。
看来老崔因为之前被自己打差评而被贬官,给记恨上了,现在调到台院当侍御史后,马上利用手头的纠察弹劾大权,对自己展开报复了啊。
这个老崔啊,也太记仇了些。
御史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衙门,其特殊之处在于,大唐现在以政事堂为中枢,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府都在宰相们的领导之下,但偏偏这个御史台却不在其列。
御史台因为其负有的监察之权,是可以监察宰相的。
御史弹劾宰相,这可是大新闻,御史虽有监察之权,可宰相毕竟百官之首,没点把握谁敢轻易乱弹?弹不出结果来,御史可也难收场的。
······
甘露殿。
秦琅在殿外报名,一名内侍出来引他进去,“宅家正在更衣,秦相稍等。”
内侍退下,偌大的殿里,就只有他一人站在那里,这是李世民的寝宫,也是皇帝的御书房,还是平时接见大臣的地方。
皇帝那张巨大的御案上,摆着文房四宝,皇帝经常在这里临摹王右军的书法,一侧墙壁上摆满书架,上面有近万卷书籍。
御案后面,则是曲折的铜屏风,秦琅细看才发现,这些屏风还有玄机,每面铜制屏风上,有精雕着山河地图,每面屏风,其实就代表着大唐的一个道。
而那些地图上,还有细笔写的名单,细看,是该道上自观察使、转运使,诸州刺史,下到各县县令的一份官员名单。
“大唐万里江山,十八道三百六十余州一千八百余县,代天子牧民之官众多,朕也记不住这么些官员名字,所以特让有司每隔十天,更新一遍屏风上的官员名单。”李世民换了一套常服出来,看到他在打量那屏风,笑着说道。
秦琅赶紧拍上一记马屁,“陛下这法子好,如军帐中的将士花名册一般一目了然。”
李世民哼了一声,坐到御案前,“你是怎么回事,朕把你从兵部调到吏部,你可是有什么不满?”
“臣就是大唐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,臣也是圣人麾下一小卒,指哪便打哪,岂能有不满。”
“辅机去了西域,吏部今年又要全面京察、上计,不可无人主持,朕是信任你才特意调你到吏部,可御史台却在告你的状,弹你的表章都有十几本,你自己看看吧!”
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