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整五块,就在龙湖畔,土地肥沃,还不缺水。
种植水稻那是极好的。
郑恩养因为一直在军中,也没空闲去种自己的地,三个月前他与严石柱的侄女正式完婚后,拿军功赏赐和妻子的陪嫁,再找严石柱和同袍们借了点,买了两头水牛,又买了几口奴隶。
这些都是通海军缴获所得,通海军内部购买要优惠不少。
郑恩养又去信把自己的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叫了过来,让他们帮着照顾里外,协助嫂子操持家务,管理田地。
忙的时候,也雇佣临时短工,这么下来,倒也维持起来了。
家里房间还是结婚前起的那几间,相对简陋一些,但也还算居住的舒适温馨,一个屯子里,基本上都是石砰镇戍军士们的家眷,有高墙护卫,离县城也不远,倒也还安全。
马上到收获季节了,他跟妻子已经商量好,到时再雇几个临时短工过来帮忙抢收和抢种,辛苦忙碌半个多月,双抢也就完成了,到时就轻松了。
“我们会放假吗?”
老严哼了一声,“越是收获季节,我们警戒防御任务越重,怎么可能放假,家里的双抢我们是帮不上忙了,只能让家里雇人。”
“听说二娘怀上了?”老严笑着问。
郑恩养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,“嗯,我也是前两天回家时才知道的,找大夫来看,说确实是喜脉。”
“那可就越发要小心了,要不我让我家三娘过去帮忙照顾。”
“不用麻烦了,我小妹也在呢。”
“你那妹子还小,又要忙里忙外的,三娘毕竟生养过有经验。”
老严的三女儿是个寡妇,她的丈夫病死,留下了一双儿女,也是个苦命人。老严叫女儿回娘家这边来,也是想给她张罗着寻个通海军士嫁了。
毕竟通海虽然偏僻,但军士待遇还不错,仅是那一百亩田再加免税赋,就十分优越了,这可是如今中原都没有的。
中原的府兵军田不足额,而且现在行两税法,府兵也是不免课役的,也就通海、岭南这样的边地,还在推行着武德年间的政策。
“还没寻到合适的吗?”
“有几个,还在考虑呢。”老严呵呵的笑道,通海军的士兵多数是从岭南那边过来的,许多都是贞观初年移民南下的,这些人以前在中原都是贫困户等,条件大多不好,南下闯荡生活的,奔着南下移民能分田地来的。
建立通海都督府,编设通海军后,这些人又在通海落户安家,其中不少如郑恩养这样的年轻人,也有一些死了老婆的鳏夫,或者是一些以前穷现在还没来的及娶的老光棍。
严三娘三十来岁,带着两拖油瓶,姿色什么的也一般,在中原再嫁其实也不容易,但在通海这边,其实这条件还是不错的了,要不是老严比较抠,不太愿意再给女儿多置办嫁妆,又总想寻一个比较有前途的军官,这严三娘早就嫁出去了。
就是现在,据说也有好几个军汉对三娘很有意,放假后经常过去大献殷勤,挑水砍柴甚至是修房子等,可老严却挑来挑去的。
仗还在打,生活仍在继续。
对于郑恩养来说,如今的生活其实挺好的,升了职涨了薪,刚刚崔县君和刘校尉又开府库,给将士们发了笔犒赏,绢布钱粮加起来也值好几千。
另外眼看着马上又要发一年两季的冬衣了。
按标准,一名通海军一年春秋两套衣裳标准是绢、布六匹,绵十二两,另外随衣钱三千。
做为火副,甚至还能多发一点。
通海这边四季如春,夏天不太热,冬天不太冷,衣料都要省不少。
只要不是运气太差,不在跟蛮子作战时战死,通海军士还是个相当受欢迎的职业差事的,好多人想当都当不上,郑恩养当初也是运气好,正好赶上了,如今想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