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观完抚顺关交易榷场,朱翊镠才带着王象乾、李成梁等赶回辽阳。
回辽阳的途中,王象乾与李成梁都想问皇上来抚顺关的目的达到了吗?
似乎,好像也只是问李永芳几个问题,但他们又不知道怎么开口。
直至快到辽阳城时,李成梁才忍不住开口,不过开始也没有直问“陛下想将游击将军李永芳调去京城任职吗?”
朱翊镠点头“朕是有这个考虑。”
之后李成梁才问开“那陛下觉得这次去抚顺关的目的达到了吗?”
“算达到了吧。”朱翊镠倒是直接,继而又问,“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,朕为何忽然要去抚顺关见李永芳一面?”
李成梁与王象乾都点头。
“那你们先回答朕问李永芳的那个问题吧,就是当敌军来犯,明知寡不敌众镇守不住了,到底是坚持血战到底,宁可城破民死,还是为了将士与百姓,忍受千夫所指向敌军缴械投降?”
“其实,当陛下问李永芳将军时,臣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。”李成梁回道,“作为一名军人,臣当然不会缴械投降,否则不配叫作军人。”
“但是臣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惨死,倘若百姓不惧死,愿意与臣一道守城,那就让他们来;倘若不愿意,明知守不住,臣会先放他们出城,哪怕向敌军投降,毕竟他们没有守城的义务。而后臣会与其他将士以及愿意守城的百姓坚持抵抗,与城共存亡。”
王象乾兴奋地道“虽然我不是军人出身,但与李总兵想到一块儿去了。这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。”
“英雄所见略同。”李成梁笑了笑。
然后两人同时将目光投向朱翊镠。
“很可惜李永芳没有想到。”朱翊镠感慨地道,“你们都想到要征询城里百姓的意见,问他们到底愿不愿意与你们一道坚守,李永芳好像没有这个觉悟,在他眼里,为了不让士兵与百姓遭殃,哪怕让他背上骂名也在所不惜,其实应该问问士兵与百姓的意见。”
“可陛下如何得知李将军的想法?”王象乾诧异地道,“他当时不是说为难,所以不知道如何抉择吗?”
“这不是明摆着吗?在朕的面前他岂敢说投降?但心里是倾向于投降的,不然又何以如此为难作出抉择?”
历史上李永芳开城门投降后,确实保住了抚顺城百姓的性命,但全部被迁移到赫图阿拉城去了。
也不知道当时的百姓怎么想,是愿意迁移他乡还是愿意坚守?这个不得而知,但朱翊镠觉得该问一问,倘若都愿意坚守呢?清兵打到江南时,多地百姓愿意与将士们共守城池。
生命诚可贵固然没错,但许多人也并不怕死,认为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——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。
李永芳或许低估了当地的百姓。
当然历史的真相不得而知,历史上李永芳投降时到底怎么想的,谁也不知道,兴许认为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,已经无可救药也未可知吧?
反正现在他是没有这个机会了。
王象乾又谨慎地道“只是陛下,以此为由调任李将军会不会?”
“你是觉得朕只凭问两个问题,就决定李将军的前程,这样不合理或有失公平吗?”朱翊镠直截了当地问。
“没有,只是理由……倘若被李将军知道,他也许会不服气的。”
“抚顺关在辽东的位置极其重要,必须让意志力十分坚定,且足够忠于我大明的将军镇守才行。朕相信李将军心地有漂亮的一面,但慈不掌兵,朕还是将他带回京城作官吧。”
“你们赶紧物色一位游击将军。”
对于朱翊镠这个决定,王象乾无话可说,因为他知道且领教过皇上无比“毒辣”的眼光,看人之准非常人所能及。
但李成梁虽然嘴上没说,心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