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熊孩子必须挨揍(1 / 2)

老师们碰见的问题是,他们问张兰维什么问题,这孩子都装作听不懂。如果亲切地和他坐在一起,假装聊天一样地引导他自己回答问题,这孩子就会选择性地说他自己想说的。

嗯,兰泽明白老师的意思。

所谓张兰维自己想说的话,基本上是些毫无意义的废话。

这孩子,这阵子喜欢把一句话反复说好几次。如果不知道他是在做转换语法结构的语言练习的话,很容易听不懂他想表达什么。因为,内容都是同意重复的。语法结构不一样,大人听来也是车轱辘话。

实际上,这孩子只是在享受语言逻辑结构变化的快感。

兰泽指出了这一点,老师们恍然大悟。他们一上手就是整个批次的六岁孩子,确实不够熟悉小麦。没人想到这一层上。

正常六岁孩子什么样的都有,这一款的当然也存在。

六岁到七岁,是孩子发生突飞猛进的一年,什么变化都可能发生。

兰泽认为他的小麦语言和逻辑发育滞后了。然而老师们显然见多识广,并不觉得张兰维同学的语言能力有多大问题。

语言能力比他更差的孩子,童校里也还是有一些的。人与人的先天禀赋,差别巨大;在孩子阶段,不同孩子各种能力发育的先后顺序也不一样。如果兰泽一定要用他儿子张兰纪(小米)当标准,来衡量另一个儿子张兰维(小麦),张兰维当然处处不如懂事的张兰纪,显得发育滞后。

如果硬要拿科学家的智力当标准衡量世人,那大部分人也只能是智障。

实际上,就算是不和大多数孩子比。小麦能够流畅的换花样骂人,狂风暴雨一样把同学气得半死,这也说明他的语言掌握已经有一定水准了。

频繁挑衅别人和打架,这才是真正的问题。

兰泽明白自己陷入了误区。他的眼界里,只有自家的四个儿子。好坏都是他们。对任何孩子进行衡量和比较,都是以自家儿子为基准的。这种比较方式,只要认真一想,就能发现不对劲,但他居然已经习惯了。

老师的观点综合起来,就是小麦不差,发育也没问题。

张兰维作为有自主意识的童校学生,挑衅、揍人,和老师之间沟通不畅……这事暂时打了个死结。

随后兰泽提议,干脆当天下午,他把张兰维接回家来,他来问问这孩子,究竟打架是怎么回事。

主管低年级的教导主任也在旁观着他们开的这个小会,当即给张兰维开了为期一周的通勤条,发到了小朋友的外出手环上,并且关联上了家庭监护人。主监护人兰泽或者副监护人张荷,在一个星期之内,只要想接他回家,甭管上午下午晚上,也甭管小朋友是不是在上课,随时可以抱起来就走。

于是当天下午,兰泽和张荷说了几句小麦的情况,就用她的车子把小麦这孩子接回来了。

只有小麦自己跟爸爸回家,另外几个兄弟都不在。这孩子在妈妈的车跟前张望了一圈,还怪不习惯的。进了车里,更是只有他自己和爸爸。

一路上,兰泽没说话,一直在观察他。

这孩子起初有点紧张,但是很快就镇定自若了。大概因为他是在爸爸身边吧。

小麦情绪十分稳定。精神状态也不错。很快他就自己开口了,车轱辘话来回捯。

兰泽觉得自己遭受了精神轰炸。

张荷看到了兰泽留言给她说的事情,觉得很震惊。她把学员丢给了别人带,自己抽了个空飞了回来。

她大晚上进门的时候,兰泽正在揍小孩。

兰泽啥也没问。他打算吃完晚饭再处理学校的事情。

愉快地带着儿子一起做晚饭的时候,小麦自己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。兴高采烈,连蹦带跳地和爸爸分享他最开心的事……

虽说兰泽直接上手揍孩子,有点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