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功能,离开生物二字,实现起来都很简单,有现成的成熟模块可以用。但是加上生物二字之后,他们要做的东西就变成了前所未有。
生物型的任何功能模块,要想用,先得自己弄出来。
宁宁把手里攥着的冰糖摁进了气球肚子上的卡槽里。按照他妈的造型设计,那里是所谓的小嘴嘴。
糖块刚塞进去一半,就自动被气球包裹了进去。卡槽缩小成了一条缝。
“吃掉了!吃掉了!”小宁宁很兴奋。
王沐诗双手撑腮,坐在不远处看着,心满意足。
兰泽叹了口气,把正在啃草地的末末拎了起来。
气球生物距离动物还很遥远。
但所有看到它飞的人,都认为这是一只动物。
他们还有进一步的证据这玩意会吃糖块。
实际上,往卡槽里塞糖,只要不超过两斤,它都能存进去。满满一肚子糖,可以消耗很久。唯一的问题就是,塞得太多,太重飞不起来。
所以,还可以伸手指头进去,把糖再抠出来。
挤出来也行。挤的时候,容易漏气。因为各个方向都有出气口。挺浪费氢气的。
真正会吃糖块又是动物的,是他手里嚼草叶磨牙的那只末末。
西北造物公司自己做的宣传片,播放出来效果不错。
浅黄色的小生物有鼻子有眼有翅膀,在蓝天绿树的背景下,飞起来十分灵动。现场令人不悦的气流声已经被音乐代替了。操纵航模遥控器的兰总工,从仰拍角度看上去英明神武,就是很难看出真人长啥样。认得他的,自然一眼能认出来;不认得他的,还是照样不认得。
投放在科技频道的新闻,以及后来的公众新闻,用的也是本公司自己剪辑的视频材料。
与此重要程度相当的科技新闻,每年每月都有。试飞人造小生物确实是个突破,也算不得什么太大的事。
然而这一次,这只小生物也不知为啥引起了公众的注意。
一时之间,里程碑、转折点、人类文明新的纪元,各种奇怪的评论蜂拥而起。
这只小生物很神奇地戳在了人民群众的眼前,让整个世界兴奋不已。顺便,兰泽本人也忽然成了明星科学家。
年轻,儒雅,前途远大。
反正和知识分子有关的,任何好听的词,也不管是不是事实,都可以往他身上堆。他还自己带孩子,这正说明他有爱心。
还有知情人趁机凑热度,扒他以前的奋斗史和情感史,张荷看了啧啧连声直摇头。
张荷早就知道王沐诗,也见过小宁宁一次。
当时她对着王沐诗笑了笑,什么也没说。倒是王沐诗,好像受到了惊吓,再也不敢带着宁宁在张荷面前出现。
兰泽一直搞不清王艺术家的心理历程是怎么回事。反正他不懂艺术。
现在,他也不明白这场跨越科技新闻界限的全民轰动是怎么发生的。
也许因为小生物会飞?或者是……艺术家亲自设计的生物造型比较萌?
气球生物的热度忽然爆发之后,很多很久不联系的人,也都来恭喜兰泽。不少朋友从水底冒了出来。老爷子和白老师也特意过问了他几句,替他高兴。
核工业部的数学家部长大人,在看到公众新闻之后,亲自联系兰泽,亲口恭喜他。而没有像往常一样,通过李碧如中转。
部长大人很高兴“这是世界第一只人造多细胞生物!世界第一只人造飞行生物!”
听起来好像意义确实重大。
不过,兰泽还是和部长大人小心地解释了这东西,归根结底,只算得上是“航模”而已。
“既然生物航模都做出来了,生物核设施肯定没问题了吧?”部长大人根本不是在问兰泽的意见。“看来,我们的项目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