件”,放在若干年前,计算机领域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纯粹的幻想,而非现实,至于以严谨著称的数学界,则受困于图灵机的停机问题,而始终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。
在人的观念里,软件,程序代码,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
倘若有什么样的系统,软件,居然能自行完成“程序设计”这一原本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工作,那么,岂不就等价于这系统具有了人的智慧,具备了相当程度的ai能力;
但时至今日,在“与人比拟的人工智能”方向,并无任何机构取得过如此之大的进展,很多人据此认为,软件工程领域将是人类智慧的最后阵地,最起码,在即将到来的ai浪潮中,也将会是最后才被ai所取代,甚至永远不会被取代的领域。
时光回到若干年前,方然的观点,也差不多就是如此。
人工智能的大潮无法阻挡,展望未来,什么样的岗位,工作,不会被来势汹汹的ai所取代,将劳动者杀出局呢;
答案是“智慧”,越是需要人类发挥其智慧的岗位,地位越坚若磐石,方然原本一直认同这样的判断,但后来,人类的顶尖棋手惨败于ai,就让他意识到,这判断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内在矛盾。
智慧,至少是杰出的智慧,似乎是很难被ai所取代。
但所谓“取代”,究竟是什么意思,是让计算机、人工智能去从事和人类一样的工作,百分之百模仿人的行为吗。
如果按这种定义,那么,当今时代的ai显然还未能做到。
不论在“国际商用机器”公司的管理架构,还是在研发部门,计算机仍然只是人的仆从,是为人类服务的运算机器;这些计算机,不论算力比人强大多少倍,也只是按指令干活,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。
直到不久以前,信息科学领域的主流看法,仍然不认为ai能完全取代人。
或者,按业界的模糊定义,ai可被区分为“弱人工智能”与“强人工智能”前者泛指任何有逻辑计算能力的设备或系统,后者则……莫衷一是,有些研究者认为,具有自我意识的ai才能算强人工智能,有些研究者则认为,在智能程度上可以与人相比拟、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的ai,才有资格被称为强人工智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