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王阳进入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。
日出而醒,日落而眠,来了兴趣,便打几套慢悠悠的养生拳法,就像是公园里晨练的老人。
有时候,闲来无事,也会去给年轻一代的弟子讲讲道经。
虽然王阳自己都读的不多,但大道已在他心中,以通明之智慧,翻看一遍,就能讲的七七八八了。
紫霄道脉,正常培养出来的弟子,从小就是要上课的,而紫霄道脉的师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。
平日里给众多弟子上课的,武功最低的都是武道宗师。
一方道脉中,像王阳这种“不学无术”的,终究只是少数,正常来讲,一般都是先学术,观群书以悟道,是以每一个武道宗师,都是道学深厚。
而王阳却是反了过来,先成道,站在高处,反过来再去看术。
不过像王阳这种的,终究只是少数。
王阳这种路子,太考验天赋才情了,很难有成。
武道愈高,对心灵境界的要求就越高,有道是智慧养精神,读书明智明心开慧,相比生死之间成大道,无疑更加的稳健,可谓是大道坦途。
天气好的时候,王阳便骑牛出门,牛角挂书,处于放半天的牛。
山间的雪虽然不浅,路很难走,但大青却是老牛识途,走的轻快。
天气坏的时候,王阳便待在屋子里,一般喝茶,一边读书。
王阳主要看的,并非是各种经文,而是历史!
到了王阳现在的境界,颇有几分万卷经书无一用的意味。
有道是达摩西来一字无,全凭心意练功夫!
相较于经,王阳感觉多读点史更有用。
修行观天人之道,天道在于自然,无处不在,经文之中皆是糟粕,天道若能载于文,那便非是天道,而人道存于史,也不在经文之中。
当初王阳奠定第七感的根基,便不是听了什么经文,而是听了一段故事。
岁月在不知不觉间流逝,山上清净,平日天气晴好的时候,都是少有香客,更遑论是大雪封路的雪天。
不过,虽然少,但还是有几个人的。
与佛家不同,佛家更倾向于入世,有句诗叫做南朝四百八十寺,寺庙多建于繁华,广迎八方香客。
道门却是更倾向于隐世,就算是如今香火鼎盛的武当山,其实也只是开放了一些公共场所,真正的道观,很难找到位置。
这个符合清静无为之道。
而紫霄道脉更绝,根本不对普通人开放,所谓香客,其实根本进不了紫霄道宫的大门,想要进门,必须要得到邀请。
这规矩看似有点霸道,毕竟许多寺庙道观都是可以随便进门的,但那些都是生意,某种意义上来说,紫霄道宫是紫霄道脉的私产,甚至这一整座山名义上都是紫霄道脉的。
当然,这并不是说紫霄道脉可以随意的买卖这里,毕竟土地都是属于国家的,紫霄道脉有着使用权,在不肆意开采资源的情况下。
自家的房子,自然是想让谁进就让谁进,不想让谁进,就不让谁进。
道宫建于山中,求的就是一个清净,要是人来人往,当生意来做,那还不如建在闹市。
是以,作为华夏七大武道流派之一的紫霄道脉,平日里却是很清净的,平日里只消把绝壁上的山路一堵,想要上山就只能走金桥了,一般人根本没有那个胆量走。
只有走进武道刚播出的那一段时间,紫霄道宫附近的人才骤然多了一会,但也都被拦在了金桥前面。
时间日复一日的流逝,没过几天,杨枯荣回来了。
他回来的时候,身上有血腥味,那种味道,并不是他身上沾染了鲜血,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。
就在不久前,他应该和人血战过,应该还是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