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辰看了一眼他手里的杂志。
《时代周刊》。
看来他是通过这本杂志认识自己的。
苏辰没有否认,伸出手,道:“邓生你好,你没有认错,我就是苏辰,很高兴认识你。”
“你好你好。”邓柱亭急忙与苏辰握手,“请恕我眼拙,刚才没有认出来,没想到你会来到我们家的餐馆,希望刚才的饭菜能让你满意。”
苏辰微微一笑:“很地道,确实是依旧保持粤式口感。”
“苏生,今天这餐我们请客。”邓柱亭脸上带着笑容,说道:“如果您不急的话,不妨先留下来喝杯茶。”
苏辰认真想了想,最终还是点头答应。
“那就叨扰你们。”
“不叨扰,不叨扰。”邓柱亭急忙说道,“您这边请。”
喝茶自然不可能就在餐厅里面喝。
他将苏辰一行人带上2楼。
2楼应该是他用来招待一些贵宾所用,不管是装修还是布局,都跟1楼的大不相同。
五六十年代,唐人街还只是伦敦苏荷区的边缘地带,人员混杂,几乎属于一个“三不管”地带。
只有十几个商户零星分散在这个区域做生意。
虽然环境恶劣,但当时在这里的中国人是一穷二白,没势力、没人管,即使受了委屈也无处申诉。
为了改变华人这种状况,当时的老华侨们组织成立“伦敦唐人街街坊会”,这也就是伦敦华埠商会的前身。
这个街坊会成立后,对于当时唐人街的商户们可说是个大好消息。
随着唐人街的不断发展兴盛,商户不断增多,唐人街街坊会的发展管理也日益成熟规范,到了1978年,正式组建成立今天的伦敦华埠商会。
虽然自己的业务与华埠商会的业务并没有任何的交集。
但出门在外多认识几个朋友,多拓展几个圈子,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而且这些老华侨们,也是在伦敦推行中国文化的重要分子。
即便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是英国国籍,但他们比那些二鬼子要好上不知道多少。
邓柱亭准备好茶水,客气地道:“诸位,请喝茶。”
“请。”
喝了茶之后,他说道:“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,我现在是华埠商会的主席,也都是这些叔叔伯伯们抬爱,让我管理商会。”
“原来是邓主.席,请恕眼拙,刚才没有认出来。”
苏辰微微一笑,“我们能够在没势力没人管的时候组建华布商会,同时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,可见我们中国人的能力并不比外国人差,而且邓先生当选主席,应该也是众望所归。”
“也就是在伦敦这边,别的地方就没有人认识我。”
邓柱亭笑着说道,“虽然我们离开香港很久,但是也一直在关注香港的消息,自从听说一家名为盛世的企业突然崛起之后,我们就对这家企业充满好奇。
尤其是你们联系收购太古、怡和、恒昌、渣打等企业,更是成为我们这些侨民心目中的标杆。”
“只是一些正常的商业收购而已。”
苏辰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伦敦居然也在关注香港的消息,看来自己打败这几家老牌英资,确实给很多华资带来振奋人心的作用。
当然,李黄瓜当年的收购,也让很多人将他视为华资企业的代表。
只不过现在这个代表已经被盛世给取代。
“香港的这几年可以说是属于盛世。”邓柱亭接过话茬,“纵观整个香港的老牌企业家,如李先生霍先生等等他们尽管也是战绩赫赫,但盛世之名比他们的还要响亮。”
嘴上这么说,心里也忍不住感慨。
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,带领一个同样年轻的女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