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评价颇高(2 / 3)

娱乐王朝 三寸刀 290 字 2023-11-03

仅仅是为了遮人耳目,是确实要查阅一下相关信息,毕竟「闯关东」年代的历史资料确确实实少得可怜。

果然那位王主任就提到了这一点:「我们的历史剧大多是写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的,即使年代剧,也大多写名人、商人、老爷、太太、少爷、小姐,很少写底层人民,年轻观众很难了解在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忧虑。」

刘清山多聪明的一个人,他知道像王主任这样的大人物,是绝不可能轻易发言意见的。

既然说出来了,孜然里面包含着很多东西,他就得千方百计地去迎合这种试探性的问题。

「是啊,我是鲁省人,在有了创作年代剧的想法后,就下决心写在日俄战争至‘九一八这段历史时期最底层的鲁省人闯关东,他们的求生运动,他们的不屈不挠,他们的生死歌哭!作为一个年轻编剧,我不想借一个历史的天空去玩味欣赏宫廷权术,去抒发没落贵族小姐少爷之情之慨,荧屏上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于我们民族精神健康无益。」

「这么说关于这段历史,你之前并非一无所知?」

「嗯,我们鲁省人哪一个人,都能或多或少地认识或间接认识一两位闯关东的老乡后代,前些年我还小的时候,这种回老家寻根祭祖的事情并不少见,但能真正能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!」

那位王主任眼前一亮:「刘先生是说,那些后代人也讲不清楚自己家祖辈经历过的事情?」

刘清山的脸上适时展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:「就是这样,其实我早在有这方面的想法,小的时候见过的类似东北老乡多了,听到的故事也多,一直有想法把那些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命运编成故事,讲给更多人听。」

身旁那位同样被叫做主任的刘姓女记者,明显也来了兴致:「剧中的朱开山这个人物有原型吗?」

刘清山摇摇头,「原型是没有的。这个人物是我根据儿时记忆不断感受、感悟、提炼、升华出来的。曾有一位老人来自一个地方叫做一面坡镇,那里就住着很多当年闯关东的老乡。我认识的那人都叫他老隋大爷,他说了很多自己儿时的经历,至今我都记忆犹新!」

「那位老隋大爷都说过些什么?」

「他说的都是些自己的儿时记忆,当然是在解放前。比如过年了,别说鱼肉米面,他家里连片菜帮子也没有。娘叫他去挑担水装缸里,水挑回来了,可是临进门,他摔倒了,水桶歪在地上。他哭着喊娘,水都洒了,还怎么过年啊!他娘拾起水桶,看了看说:桶底不还剩点水吗?娘给它烧热了,喝口热乎水,咱娘俩也得过这个年。」

嘴里讲着故事,刘清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,那位刘记者更是忍不住默默抽噎了起来。

刘清山紧跟着说道:「现在你们了解我当时的心情了吧?说实话我是一边写一边流着眼泪,后来的剧本每一集都是那样的叫人牵肠挂肚,就是来自我当年的深刻记忆。那一代闯关东的艰辛实在太苦了,了解到的越多我越是心痛!」

那位王主任又说了:「是啊,将家族史与社会史相融合,赋予了《闯关东》厚重的历史感。刘先生,你做得很不错,也让我们这些对那个年代那一批人可以说几乎没人和了解的人,知道了这段历史的真相,朱开山这个人物的原型,就是闯关东的老人给我们这些后代儿孙的精神光芒。」

「是的,把平民百姓和大历史背景相结合,让传奇搭在历史的肩膀上,增强可视性,这样所表达的主题精神也就能更好地被观众接受。」

「闯关东这段历史是底层人的一场求生

运动,没有出现大英雄、大人物、大商人、大富豪,与大清朝廷没有什么联系,与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没有什么相干,所以,它被忽略了,也就沉寂了,历史绕过它呼啸而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