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是不尝一次会后悔的食物,却只有滇省的香格里拉才有产出。
这部纪录片之所以与众不同,就是因为它的视角和以往的美食篇完全不同。
以往见到的美食片往往是向观众传达食物的精湛与繁琐,解说词往往是夸张到不行,硬生生地把美食灌输给观众。
而舌尖则是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草根气息,市井味和人文味的和谐「混搭」,挨着「地气儿」,与老百姓密切相关。
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儿一样的理念,在众多的美食片中脱颖而出,从而达到成功。
并且它告诉了人们,吃饭更应该像是一种仪式:味蕾、嗅觉、观赏感都要达到应有的境界,甚至于下肚之后还要有一种摸着肚皮觉得意犹未尽全身舒坦的感觉,这样才算是吃好了,吃到位了。
还有真实性,也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所在。
舌尖在介绍每一个美食的同时都重点介绍了一个人,真实性就更能体现出来了。
比如这一集当中寻找松茸的卓玛母女,有了真实的人物、地点、事件,这个纪录片就有了相当高的可信度了。
另外一点还有同期声,这种由纪录片里的真实人物说出来的话语,更能表达纪录者想表达出的真实情感。
「如果不早出来的话,别人在我前面,我就什么都找不到。」
「妈妈就是不会注意自己的身体,光顾着找松茸,我就是担心她头晕倒在山上,毕竟她岁数大了。」
卓玛朴实而略带焦虑的声音配合着妈妈在找松茸的画面,就轻松地表达出了食物来源的可贵。
当然还有镜头的运用,这部还是全球第一次用高清机器拍摄的纪录片,总是以特写来表达食物的诱人。
在酥油炸松茸这道美食中,整个做法一直是用特写来拍摄做的过程。
例如松茸从最原始的状态,到用刀切片再到和酥油融为一体的酥脆感,都是由特写这个以突出为主的镜头来完成,更能表达食物的美感。.c0
同时,在开始解说一种美食之前,它总是用一个大远景拍出当地的景色,就像昨晚一集里出现的香格里拉的迪庆村。
至于刘清山亲自担任的解说员口中的解说词,这个观众让观众理解画面内涵的纪录片重点在舌尖上尤为简练,更多的是让观众自己思考。
「今天之后,就不止小岛国人知道松茸的珍贵和好处了,接下来卓玛一家人的生活会好很多!」刘清山像是在左顾而言他。
孙文斌眼前一亮:「刘先生认为随着我们的纪录片播出,其中关联的食材或者产品都会成为市场热点?」
「嗯,我深信因为我们的拍摄,会让所有的镜头中的人和事物都会因此而受益,但随着这个问题的到来,将来下一季的拍摄,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。」
「你是说,有意将这个片子的制作权让给我们国视?」
「我很忙,拍摄一季就得另外支出一整支摄像团队蹲守在拍摄的好几个月,是有跟你们国视合作的打算!但前提是,我刚才的顾虑可不仅仅说说而已,如果你们的人因此接受了某些人的好处,让本该出于追溯华国饮食文化根源的核心基础上,自作主张地添加了跟商业性、人情往来有关系的拍摄内容,贵台以及相关责任人就会立刻收到我们雪域律师团的诉告文书!」
听到这里,孙文斌的兴奋表情不由自主地就肃然了起来,因为他能很明显地听出来刘清山语气里不容置疑的坚定性。
实际上,早在刚刚刘清山谈到会有人因此而受益的事之
后,他的心思就马上活动开了。
因为孙文斌毕竟是综艺频道的主管,除了节目品质的好坏,他还担负着为国视争取经济效益的重要责任。
如今听到刘清山居然严禁商业因素的加入,并且口气这么坚持,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