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张皇后本人,那还能不清楚其中的内幕。
“张皇后的事情,你应该有所耳闻,说来听听。”
崇祯心底一惊,客氏和魏忠贤,现在干活干的还不错,他还并没有发现,有什么不好的迹象。
和他原本记忆中的形象客氏判若两人。
要不是这次王承恩再次提起,很可能还会把这两人重用下去。
“天启三年(公元1623年),张皇后怀有身孕,突然腰痛,要找一个会按摩的宫女来按摩。客氏害怕皇后产下皇子,出了个主意,让魏忠贤安排自己的人冒充,在为皇后捻腰的时候故意重手捶打。致使张皇后生下死胎。
也就是后来被册封的怀冲太子朱慈燃,而张皇后自此再未生育。
后来熹宗想是意识到魏忠贤、客氏与张皇后的对立。他不愿惩办魏忠贤和客氏,当然也不希望魏忠贤伤害张皇后。
但是,魏忠贤得知此事后,大怒。第二天,熹宗在便殿搜出几个人带着兵刃。此事自然非同小可。熹宗本人也大惊,命令将这几个人交给东厂审讯。
于是,司礼监秉笔兼掌东厂太监魏忠贤便借机诬告张国纪,说张国纪想弑君,然后······”
然后了好一会,王承恩还是没法说出口,只是眼神不断地在崇祯身上扫了几下。
崇祯听得认真,自然看出了王承恩的为难。
“然后立了朕为皇帝。”
翻开记忆,可以看到崇祯当时见到张嫣的场景。
只是因为太过模糊,而慢慢的忽略了过去。
张皇后当时极力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。而他自己却孩子推辞,若不是张嫣自屏风后走出,说:“皇叔义不容辞,且事情紧急,恐怕发生变故。”
他自己的前身,还真有可能放弃了做皇帝的机会。
不过只要现在仔细回想,皇兄明熹宗对于张皇后,始终爱惜。哪怕是在他临死之时,将张皇后托付于自己的时候,还说:“中宫配朕七年,常正言匡谏,获益颇多。今后年少寡居,良可怜悯,善事中宫。”
而他自己自从真正的登记之后,却忘了有这件事情,总想着如何保全自己,实在是不应该啊。
“是朕对不起皇嫂。”
崇祯低着头,看着脚下被踩出来脚印,上面的干净的浮沙被踩陷之后,就是湿漉漉的沙地。
他没有再说什么豪言壮语,一定要怎么怎么。
可王承恩却能感受到一阵阴冷的杀意,心里想着,这次要是皇上回京,客氏和魏忠贤一定会死。
“还有没有其它的消息?”
崇祯眼神闪烁,小兰他见过,不是个有心计的侍女,能够让她说出这番话,肯定是有人交代的。
而能够让小兰信任的,并且能够接触到的人并不多。
田守新是其中之一,很可能是这混账发现了什么,却又怕引起误会,只能通过别人来做成此事。
“据说内侍总监陈德润有窥视张皇后的想法,不过已经被曹化淳曹公公警告过了。”
王承恩继续说着他从小兰口中听说的所有事情。
“嘿嘿,陈德润?还真够大胆的,朕清理后宫,这么长时间,居然后有漏网之鱼?”
本来心中该对魏忠贤高看了一眼,觉得是个办事的能人。
现在看来,还是以前的老样子,只不过掩饰的更好了而已。
“大明的文官贪财,武官怕死,你说我该重用那些人?”
崇祯忽然问出了一个送命的问题,王承恩哪敢回答。
当晚又是热情的一晚。
崇祯没有问周皇后为何不告诉他京城流言的事情,经过了一下午的分析,崇祯已经看出了其中粗糙的手法。
虽然他还从王承恩的口中,知道魏忠贤能够迅速的破案,是得了韩爌的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