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(十一(3 / 4)

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4574 字 2022-01-10

皇之的走上朝堂,然后拿到话语权的。

不管是洪承畴还是李长庚,都已经看明白了一件事情,他们念念不往的儒学,天天喊着礼义仁智信。

喊的人也没见有多么高尚的礼义仁智信。

干活的还是那些百姓个工匠,似乎就连商人都要比他们喊口号的人强上一点。

“不过好消息就是,在座的诸位都还年轻,能够赶上那个好时候。”

洪承畴笑道,想明白了一些问题,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。

“那就说定了,水军放给皇上,咱们只管陆地上的建设。”

李长庚坐着最后的总结,一下午就商量出了这么一点事情,效率实在低下。

真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内阁首辅是如何办公的。

说不得找个时间好好的和韩爌接触一下,讨教一点工作经验。

开朝会的影响力。

比崇祯想象中的更大,这毕竟是他换了整个朝堂之后,正正经经的第一次勤政。

对于皇上的勤奋,现在已经被许多人私下里调侃过不知道多少次了。

‘勤政的皇上,不一定能够把大明给治理好了。’

‘懒惰的皇上却能够让大明起死回生。’

许多人还想着,要是皇上一直不开朝会,是不是大明就会越来越强盛?

这是个很神奇的问题。

没有人

能够给出一个中肯的答案。

正如没有人能够看得懂皇上继位以来,一连串的奇葩操作。

也只有某些人闲暇下来,事后仔细的琢磨,才能够明白事情的始末。

陈新甲的修路队伍,现在正在往山海关行进。

通行的只有史可法作为工程调度,不断的把各种物资,调到需要的位置,直等到队伍修路修到那个地方就可以就地取材。

方便还不会出现混乱。

队伍中的韩爌又老了一些。

年轻时享的福,年老了全部给还了回去。

“你们确定这个就是现在的大明律?”

韩爌看着厚厚的一本书籍,上面的许多律例都被做了全方位的修改,其中变动做大的就是民法。

这是崇祯专门开辟出来的一个大块。

也就是说,从此时开始,大明律就一分为二,形成了国法配合民法的新律法。

当然说起来是一分为二,实际上民法算是国法的一个分支。

只是所有的律法更加详细了一些。

“自然确定,现在所有的官吏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懂法,若是有条件的话,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放着这么一本大明律。”

陈新甲卖了一只烧鸡,一壶好酒,摆在一张草席上。

“在大明,现在大明律这本书籍,可是比以前的论语更加畅销,据说已经卖出了五十万册,就连那些讼师们也都在埋头苦读,打算碰碰运气,看能不能捞到一个断狱。”

断狱是现在新兴的一门职业。

算在官员当中,只办理断案,其他的一概不管。

而且这个官职还没有办法被当地的知县,知府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掣肘。

唯一能够对断狱发出质疑的,也只有更上一个层级的断狱。

他们只对大明律的对错负责,可不管你什么人情世故和权力大小。

要是百姓们对断狱判断的刑罚有异议,可以进一步想上一级的断狱复议,而整个大明的最高断狱机构,还是以前的大理寺。

目前来说只是有了建设机构的意向,每个地方都缺人。

暂时还没有完全的实施起来。

“大明律很全面,可正因为全面,皇上又该把道德放在什么地方?”

韩爌看不惯现在的大明律,这意味着自己的儒学正在走下坡路,而曾经被淘汰掉的法家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