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乱跑的啊。
哪怕是还在纠结着前一个案件的范景文和朱继祚都被惊住了。
一时间手上力气没用好,扯断了下巴上面的几缕胡子。
文渊阁的场面,突然间就陷入了凝重之中,目光都齐刷刷的看向了崇祯,就等着崇祯来拿主意。
而在这一刻,不少人都在心中暗骂:因言获罪,看来必须要重新拾起来,要不然什么人,什么话都敢说话,那还了得。
崇祯的沉默,加剧了文渊阁的凝重气氛。
在场的众人,没有谁知道,在这一刻皇上心中到底在想着什么。
明明是一件看起来很复杂,实际上只要权利到位,就很容易解决的事情,怎们忽然就变成了大明律的起草方案,从民间开始了?
恒古未有啊。
公孙明低着头,没有看任何人的脸色,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。
也明白这句话说出去,到底会得罪多少人。
更加难说的就是,皇上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。
崇祯的思绪,一下子扯得很远,他想要在自己的脑子里,找一找,到底有没有这种奇葩律法存在的可能。
他自认是一个学渣。
记不得多少有用的东西,之所以现在坐在皇位上,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。
可好运总会用尽。
若是大明再走不出原来的历史深坑,也不过是另一个朝代的轮回。
“从下至上的律法,可以打住了,大明识字的人还是太少,懂得看报刊的人也不多,别把一种新法,弄成了恶法。”
崇祯想了想,觉得公孙明说的有点道理,可他不敢去赌啊。
他不知道,整个大明到底适不适合这样的做法。
可他手中的皇权要是动摇了的话,那么他就算是有许多好的办法来解决某些事端,也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。
公孙明心中一阵失望,身边的姬辰和张小二,看不出心中想着什么。
而文渊阁之中的其他人,都轻轻的送了一口气。
只有站在崇祯旁边的王承恩和卫江,还不明白,刚刚到底发生了多大的一件事。
“两件事,其实也可以当做一件事来处理,舆论上面,报刊一定要刊登出来,还有就是把这件事大范围的传播出去,看看民众的反应。”
崇祯已经不敢在继续讨论下去了。
他发现,最近自己最好都不要去找大理寺的人来讨论大明律,这种很严谨的东西,最让人头痛,也最能够引起整个朝堂的震荡。
如今的大明还不平静。
外面的敌人还很多,不容西他做出多么离经叛道的举动。
当年能够连续更换两次朝堂之中的大臣,崇祯仔细的回忆过,那都是有很多的运气成分在其中。
要是在来一次的话。
大明绝对会陷入瘫痪之中。
手上没人,还把自己最后的一批朝臣给干掉了,怎么想,自己都有点说不过去。
“还有就是把撤销慈幼局和养济院的话,也透漏出去一些,人总是要有良知的,不能总是依靠律法。”
崇祯三两下,综合了李长庚和骆养性的建议。
看起来很不错,就是不知在用的时候,又会发生些什么意外。
实在不行的话,那就只好全部关停了算了。
省钱还省力。
至于被遗弃的老人和婴孩。
之后再想办法就是。
而所谓的办法,崇祯一时半会还没想好。
**
被困在太原府的田守新。
早就没有一开始打算干一番事业的那种意气风发了。
现实的打击,让他都几乎怀疑自己的做法,倒是是对是错,若不是还有身边的锦衣卫给出主意。
他怕是要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