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五章却将万字平戎策(一)(2 / 3)

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3678 字 2022-08-01

大明,许多专业的官职。

没有学过相关的学识,还真就是两眼抓瞎,玩不转。

袁可立也在思考着,大明该如和着手把扶桑拿到手中,在历史上,这个小国家,可没少对中原造成创伤。

期间若不是不断的更换朝代,其中积累起来的仇恨,怕是倾尽四海之水都无法洗刷掉多少。

可也正是因为如此。

每一次改朝换代,中原大乱的时候,也会有不少人受不了战乱之苦,从而跑到扶桑定居。

时间久了,虽然还是汉人的血脉,可早就融入了扶桑的习俗,成了真正的扶桑国人。

认真说来,大明是有统治扶桑国基础的,从文化,乃至于人的方面,也都差不多,比之建奴,蒙古人都要容易一些。

虽然郑芝龙传回来的消息,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关于经济和军队的。

可也有一些关于文化的。

对于中原文化的向往,这个国家可是垂涎三尺。

只要有机会来到中原,总会带回去一些,在中原遍地都是,却被他们当成宝贝的东西。

让人有点头痛的就是,中原的文明,传到了扶桑之后,总会给变一个花样,倒不是人家不承认这些都是中原的东西。

而是被改的面目全非,许多意思都和原来的大相径庭。

袁可立回忆不断的思索着,年纪大是大了点,可学识很是丰富。

他不同于现在在议事厅坐着的这些人,进士出身,还是三朝元老的他,无论是见识,还是知识储备,都不是旁人能够比的上的。

在他的在记忆中。

历史上有两次次击败扶桑的前例。

唐朝时的白江口之战、明朝万历朝-鲜战争,其中万历朝的事情,他还是亲身经历,虽然没有参与其中,可整个过程,还是清楚的。

白江口之战发生在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龙朔三年,地点是今天的朱慈烜的封地锦江入海口。

当时,唐军正在攻打高句丽半岛上的百济国,扶桑前来救援。结果,扶桑的军队在白江口被唐军全歼,百济因此投降。战败后的扶桑,惶惶不安,生怕唐朝进犯,在沿海加强了防御。其实,唐朝根本不把扶桑这个偏远岛国放在眼里,压根就没想过去攻打扶桑本土。而此役也让扶桑真正认清了差距,掀起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潮。

到了大明朝建立时,扶桑就表现出了对中原的不臣之心。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派人诏谕扶桑朝贡后,袁可立还记得一些卷宗上是这么记载的。

“扶桑九州岛的怀良亲王是这样回复的:‘顺之未必其生,逆之未必其死。’”

面对扶桑的不臣之心,朱元璋虽然生气,但还是把扶桑列入不征之国的行列,当时的具体原因,已经无法考究。

可事实就是如此。

明成祖朱棣时,扶桑为了在朝贡贸易中挣钱,表面上对明朝恭敬臣服,开始遣使朝贡。但随着扶桑的野心膨胀,扶桑逐渐从不臣之心,发展成“征韩亡华”的想法。

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,扶桑最后一次向大明纳贡。

明神宗万历十二年,按照扶桑的纪年就是天正十二年,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,加紧实施“征韩亡华”

策略。

并于明万历二十年悍然入侵了朝-鲜。

袁可立清晰的记得,万历二十年十月,明廷命令李如松提督蓟、辽、保定、山东军务,其弟李如柏、李如梅为副总兵,决心派遣各军援助朝-鲜。十二月,经略宋应昌、李如松率军七万人东渡入朝,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抵达平壤,初八日合兵进击平壤,一举攻克,歼敌一万余人,俘获无数,日军逃窜,明军取得了入朝的第一个伟大胜利,史称“平壤大捷”。

“皇上,在大明的万历年间,是有不少人做过打进扶桑本土计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