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出一口恶气之余,真实想法无非就是坐山观虎斗,期待着“陆潜vs陶染”第三回合能够迸发出更多爆点和噱头,让社交网络的流量再狠狠地热闹一回。
记者们这厢算盘打得噼啪响,得意忘形,但全然忘记了,陆潜也是一个棘手硬茬,他们想要利用陆潜也还要问问陆潜的意愿,否则稍稍不注意,可能就要丢人现眼了——他们在陆潜手中撞墙的次数还少吗?
此时,看看前方笑容满面侃侃而谈的喻劭,再看看身边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的同行们,画面着实太喜感,齐眉也忍不住感叹:
不愧是陆潜!
其实,媒体们总是有反击办法的,他们可以攻击陆潜耍大牌,他们可以嘲讽陆潜将记者们“晾”在机场两个小时,他们可以吐槽陆潜目中无人……当然,他们总是可以拒绝报道相关新闻,冷处理这件事。
也就是说,只要他们愿意,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解读,真正做到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”,即使记者们早就已经不再是“无冕之王”,但舆论引导和制造声势的能力,依旧是他们的拿手好戏。
问题就在于,媒体们会就这样放弃吗?
他们愿意错过炒作新闻的机会吗?他们愿意放弃制造爆点的机会吗?更重要的是,他们愿意放弃挤兑陶染的机会吗?
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当然不会。
“结束电影节工作,马不停蹄继续投入工作:陆潜不愧是当下兰川最炙手可热的导演。”
“蔚海最佳导演的生活:当人们依旧在震惊于创造历史的辉煌,陆潜却已经回归本职。”
“电影不能停,从兰川到蔚海再到风城,陆潜行程满档。”
“新科蔚海最佳导演的庆功方式:立刻开始新工作。”
“‘游客’还没有正式和观众见面,陆潜就已经准备好下一个项目的登场了。”
“影迷过年!下半年陆潜即将有三部作品登陆院线!”
轰!轰轰轰!
陆潜,陆潜,还是陆潜,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全部都是陆潜,哪怕所有记者在兰川机场扑了一个空,但新闻报道依旧满满当当都是陆潜的身影,并且搭乘小火箭杀入热搜榜——
“‘游客’团队返回兰川但陆潜不在列”。
这个话题标签一鼓作气冲进热搜榜前三名,这应该是第一次“当事人不在场的接机却依旧引发全方位讨论”,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,借助着蔚海电影节的东风,陆潜俨然成为另外一个全新的流量小生:
却不知道记者们是否征求过陆潜的同意。
当然,即使陆潜拒绝配合演出,记者们也依旧能够利用流量制造出重磅,然后就这样轰轰烈烈地铺陈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