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。
世界各地都有发现,而且风格也各自不同。
根据风格,印三岩画大致分为,自然主义的岩画,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,造型古朴写实。
风格化的岩画,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,用简略粗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。
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,与粗线条的浅描并用。
动物比较写实,人物则是图桉化的,几何形的。
折衷的岩画,多描绘骑马、骑象或步行和金属使用。
最主要的是,古人都特别重视自己驯养的野兽。
所以,不管那一地区的岩画,或者说是象形文字,都少不了兽形。
比如大汶口文化,这以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。
因首先发现于齐鲁泰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,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、南抵苏皖、西进南河。
始自公元前4300年,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龙山文化。
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,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。
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,已发展到较高水平。
最起码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,都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。
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、石器上的图桉可以判定,万年以前,我国就出现了半图象的图画、花纹符号。
当然,兽形的岩画、字形,也都不少。
再说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,这个跟其他象形文字,区别还是很大的。
就算是很古老的类似岩画的象形文字,也是有其文明特点的。
像是古埃及象形文字,经过上万年前的图画、花纹发展,公元前4000年(6000年前)左右,产生成体系。
也就是说,这一时期的象形文字才脱离岩画,成为真正的文字,这就是圣书字。
它同苏美尔文、古印三文以及我国的甲骨文一样,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。
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,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。
后来的埃及象形文字,是由表意、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。
表意符号,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。
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,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。
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,它共有24个子音,在这一基础上,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。
如口为单子音,发“y”的音,燕子为双子音,发“wr”音,甲虫为三子音,发“hpr”音等。
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,为了有所区分,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。
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,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,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