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四章 袁崇焕的困境(1 / 4)

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6 字 2022-06-23

如果有别的选择和办法,皇太极不会在解决或大幅削弱东江军之前,发动绕道入关的作战。

但是,要么坐困等死,在大饥荒的影响下衰弱下去;要么冒险一搏,劫掠到人口和物资,并抵挡住东江军的牵制攻袭。

皇太极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, 以达到两者兼得的效果,遏止后金的颓势。

而且,四万人马留守,可必要时,满人可以总动员,连壮妇都能上城防守, 一下子能使兵力翻倍地增长。

所以, 只要不中计,不轻易浪战, 保住老家还是很有把握的。

至于绕道入关后的作战,皇太极更有获胜的信心。哪怕是辽镇人马赶来作战,他也不是很在意。

野战厮杀,骑射纵横,皇太极认为建州勇士能以一当十,明军则是战五渣,根本不是对手。

在留守的贝勒贵族中,豪格是他的儿子,足以信任;济尔哈郎稳健,且不用怀疑他的忠诚;阿敏不可信任,但镶蓝旗的实力大损,他又带走一部分,少兵无权,也翻不起什么风浪。

随皇太极出征的有大贝勒代善,三贝勒莽古尔泰, 多尔衮兄弟三人, 这可是反复考虑思量,才定下的人选。

如果在进军途中, 代善和莽古尔泰反对攻明,皇太极凭借汗王的名分,以及多尔衮兄弟的支持,也能迫使两大贝勒听命而行。

这就是把阿敏留在沈阳的原因所在,把三大贝勒分而治之,削弱他们的话语权。

同时,出动的人马号称八旗,但主力却是正黄旗,其他各旗只是一部分。从实力出发,皇太极也拥有极大的话语权。

巡视着城防布署,皇太极的目光移动,发现了心不在焉的济尔哈朗,暗中皱了皱眉,伸手招其过来,微笑着询问道:“你在想什么,心事重重的样子。”

济尔哈朗赶忙躬身道:“回汗王,我在想最近收到的情报, 袁崇焕与毛文龙互相攻讦, 将帅不和, 是否能加以利用?”

毛文龙连上奏疏, 弹劾袁崇焕,这似乎又上演了天启年间,王化贞和熊廷弼将帅不和的历史。

因为将帅不和,导致广宁惨败,人员和物资遭到了巨大的损失,也使建虏几乎占据了整个辽东。

现在,辽镇和东江镇又是不和,似乎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。

但实际上,皇太极却知道这是无隙可乘的。原因简单得很,辽镇和东江镇本就是两大独立的集团,并没有什么协调行动的先例和可能。

说白了,你是你,我是我;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尽管不是很准确,但也相差不多。

辽镇受到攻击时,东江镇会给予建虏牵制,缓解辽西的压力;但在东江镇屡次受攻时,辽镇却是不动如山,甚至还在粮饷物资上卡脖子。

毛文龙现在弹劾袁崇焕,摆明了要增强独立性,不受袁崇焕的节制和指挥。这是从实力出发的考虑和行动,那就是已经具备了独自抗衡后金的战力。

“如果辽镇和东江镇本是精诚团结、协调作战的团体,将帅不和,自然是可加以利用。”皇太极缓缓说道:“但本就是比较独立的,分崩割裂也与之前没有什么两样。”

“汗王睿智。”济尔哈朗躬身说道:“是我想得简单了。”

皇太极微微颌首,转过身继续沿着城墙巡视,虽然心中还是疑惑,但也算是暂时揭过。

辽阳、沈阳,以及鞍山驿、连山关等地的防御体系,都学习了东江军的模式。壕沟、障碍等等,还尽量配备了很多火炮,尽管是老式的。

不得不承认,后金作为新兴的势力,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上,比较主动和快速。

相反,大明则表现出了陈旧和僵化的思维,以及拖沓,甚至是反复且无用的行动。

在大饥荒蔓延的情况下,建虏正处于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