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敛,敛起铁来做成枪,昏君脏官杀个光。”
歌谣迅速传遍长白山区,参加起义的人数增至万余。他又作《无向辽东浪死歌》:“长白山前知事郎,纯著红罗锦背裆,长矛肖侵天半,轮刀耀日光,上山吃獐鹿,下山吃牛羊,忽闻官军至,提刀向前荡,譬如辽东死,斩头何所伤。”附近贫苦农民,多往归之。短短数月间,各地响应者无数,王厂薄的队伍也扩张到了十万,攻占了半个山东地区。
清河郡漳南县,窦建德所在的刘家屯,因为天灾人祸,也由原来数百余户人家锐减到几十余户,逃亡的浪潮席卷全国,但凡年轻一点的青壮,都纷纷离家逃亡,以免被官府拉去服兵役,连窦建德的挚友刘黑闼也丢下妻儿,一走了之。
虽然这一年来,有许许多多的异人怂恿他造反,但都被他赶走了。造反对他而言,简直就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虽然隋帝暴政,但还没到活不下去的时候。为此他还特地去县中备了案,把异人群体给告了。
窦建德不逃不叛的原因是,他的家中还有一点点余粮,可以靠熬粥渡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,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女不受牵连。亲情是一种无形的束缚。
但很多事情都是不由人的,几天前,各地都传出消息,官府开始大规模征兵,凡大隋帝国境内的所有青壮之士,都必须从军,去边境参与对突厥的战争。
这个消息在清河郡各县击起千层浪,如果是从军去京城戍卫,为了吃军粮,大家都会踊跃报名,但是去边境打突厥,谁都明白,那是去送死。
不过窦建德并没有担心,此时的他都已经步入中年,做了外祖父的人了,征兵也不可能征到他的身上。
直到这天早晨,漳南县县尉亲自带着几十名衙役到他家中,要给他办理了服役登记,他才知道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,
每个郡都有最低募军名额,漳南县这边定的是五千人,如今,县中连五千个男人都凑不齐,窦建德怎么可能躲得掉。
尽管被募集为从军,但窦建德还是决定认命,他非常配合官府,再加上他曾担任里长,在乡中威望很高,很快他便被任命为二百人长,在县城中带领二百乡勇训练,准备下个月中旬赶赴边境。
如果不是因为要去边境,其实从军的日子倒也不错,每天除了训练就是睡觉,还有一目两餐的官粮管饱,窦建德是两百人长,还能多得一点米,托人带给妻子,也能保证妻女的口粮。
这种结果,甚至让窦建德感到一丝幸福,如果运气好一点,西征突厥说不定也能侥幸活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