凶”。
蓍草要在正月采集,此时草正要返青而未青,称做“一阳初动”。而且蓍草只能用一年,次年便要丢弃。筮人采蓍草,天子用,须高九尺,诸侯用,须高七尺,大夫用,五尺,普通士人,三尺长足矣。采来裁截,留长六寸,直径一分。不宜太粗,卜算之时,蓍草共六十根,此谓“周行之数”,这六十根,须得能一手掌握,取意“道在掌握”。
易心丞所用蓍草,沈放一瞥,便知是陈年旧货,而且粗粗细细,显是有高有低,大小不一。对此人手段,更是明白了几分。
《系辞》云: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;分而为二,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,以象四时,归奇于仂,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仂而后挂”此即是大衍筮法。
六十根蓍草,只用五十。五十中,先取出一根,此为不算尽,留一线之意。
随后一分为二,此为“分二”。
从左手堆取一根夹在右手小指缝,此为“挂一”。(对此各家理解不一,郭雍等人取左,朱熹等人只取右。此处都以郭雍等人法。)
右手四根一次,取左手蓍草,直至余数为一、二、三、四,再以左手取右侧蓍草,四根一组,余数仍留一二三四。此为“揲四”。如此剩余数字之和,只能是四或八。再加“挂一”那根,得数五或九。此为“归奇”。
“分二”、“挂一”、“揲四”、“归奇”,便完成一变。一变之后,去处余数,就是左右剩下的蓍草,再加夹在手上的那一根,剩余的蓍草只能是四十四根,或是四十根。
第二变,以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再“分二”“揲四”、“归奇”,得数只能为三,或四十、或三十六、或三十二。
第三变,以四十、或三十六、或三十二根蓍草,再“分二”“揲四”、“归奇”。最终得三十六、三十二、二十八、二十四,四数除四,得九、八、七、六,
七为少阳,为不变爻;八为少阴,为不变爻;九为老阳,为变爻。六为老阴,为变爻。凡爻,逢筮数九、六变。
如此三变而得一爻,阳则计阳爻(——),阴则计阴爻(一一)。
三变成一爻,一卦乃是八爻。重复六次,十八变而得卦。再依照卦辞详解,这便是大衍筮法。其中若有变爻,还要根据变爻的多少,来决定用哪个卦辞。
六爻不变,以本卦辞解。一个变爻,以此变爻词解。两个变爻,参考此两者卦辞,以上爻为主。三个变爻,以本卦卦辞为主,结合变爻卦辞辅解。四个变爻,以不变爻卦辞解,下爻卦辞为主。五个变爻,以不变爻解。
易心丞不紧不慢,每出一爻,便高声报出,画在身旁雪地之上。第一爻乃是七,少阳。第二爻乃是九,老阳。第三卦又是七,少阳。第四卦亦是七,少阳。第五卦,又出一九,乃是变爻老阳。
五爻皆阳,群雄都是屏息凝气。这最后一爻,若是阳,乾上乾下,便是“乾”卦,若是阴,兑上乾下,便是“夬”卦。
易心丞额头已经冒汗,手上蓍草似有千斤之重,迟迟不肯落下。
他对面坐着一排武林高人,人人面色凝重。但周遭也有不少人,却是不屑一顾,此人分明是拿内功逼出汗来,憋的额头青筋乱冒。
沈放本就试图拖延,乐得看他演戏,此人最好算到天黑才好。
邱步云轻哼一声,道:“怎么,这最后一爻如此难么?”
易心丞吓了一跳,知道演的过了,急忙落下蓍草。
眼见卦象将成,沈放笑道:“不用看了,余数为七,此乃乾卦。”
易心丞也不理他,一手抛掉蓍草,站起身来,哈哈大笑,状若癫狂,几乎喜极而泣,道:“大吉,大吉,上上大吉!乾卦!乾卦!乾为天,元,亨,利,贞。《象》曰,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上上大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