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盛世从反向租地开始(1 / 2)

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86 字 2022-07-04

刘锜汇报完,赵桓陷入了沉思,认真的思考着一个问题。

那就是西海以西这片土地,究竟算不算是大宋的疆土。

如果说不算,那大宋能够掌握的土地未免也太少了。

偌大的陇右都护府,宋军能严格管控的也就湟水流域一片农耕地区。

那难道其他广袤的土地,只要有吐蕃人在放牧就不算大宋疆土?

思来想去,赵桓觉得那里应该也算是大宋的疆土。

首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,大宋严格维持这里的治安,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丝绸之路的稳定。

其次这里只是大宋分割出来,供游牧部落经营的牧场。

虽然吐蕃各部在上面游牧生产,但土地的归属权母庸置疑的归属于大宋。陇右都护府直接可以决定哪些部落可以在哪片土地生活。哪个部落如果犯罪,将会被直接驱逐。

若土地是生产资料,那大宋无疑是这生产资料的拥有者。只是这位大财阀,如今没有精力开发西海以西的草原,所以将他们租借给了吐蕃人进行生产开发。

就像中原士大夫们不耕地,将耕地租给百姓耕种。可土地的所有权母庸置疑是属于大地主们的。

中原自古以来,无疑都面临着这个问题。

可如果说西海以西的土地,属于大宋,那么他们的收益究竟在哪里?

历代王朝都有地大物博的底蕴,可是一到了经济困难,就拼命的压榨底层小民。而没有考虑广袤的土地究竟能带来多少资源与收益。

地大物博并没有切实转化成中原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。反而中原王朝总是担忧考虑远方的行政开支成本。

中原重丁赋而轻田税的传统,所带来的影响,不仅仅是浪费了国土面积这一优势,另一方面也是极大的削弱了边境的实力。

在刘锜说完后,赵桓根几位大臣讨论道:“朕最近读史书,略有所得。不仅汉唐,包括我朝,也都喜欢迁民戍边。”

“边境汉民不足,便言边疆空虚。若如汉唐,统治边疆百年,但边疆豪强、士大夫们藏纳隐户,隐匿户籍,国家又复陷入边境空虚的困境。”

“诸卿觉得这前代政事之失,在何处啊?”

因为是轻松的讨论,计相杨时便直接开口,说道:“所谓虚实,其实就是指边疆能够征收到的钱粮多少。”

“不是边疆汉民多,能够组建的军队就多。如果仅仅是军队的话,以中原之人口,可以轻松拉过去几万十几万人。军队开拔几百里,对国家而言没有任何难处。所以在边疆征兵,还是在内地征兵完全没有任何区别。”

“其关键在于维持这几万人的补给。如果边疆充实,直接能征收到大量钱粮,无需内地转运物资,那军队就可以驻扎更大规模。但若边疆空虚,需要内地源源不断转运物资,那在边疆驻军就成为国家财政沉重的负担。”

计相从财政角度而言的理论,让所有人耳目一新。对边疆形势有了更清晰,更鲜明的了解。

随后杨时说道:“之所以边疆屡屡糜烂,就是因为中原重丁赋,对百姓按人头征税。所以百姓不堪重负,藏匿到豪强、士大夫名下。边疆能统计到的人口减少,自然边疆也就空虚了。”

“所以王朝末年,哪怕经过百年开发,寸土未失,边疆实力却退化严重,能够的财政反不如建国之时,甚至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。”

赵桓说道:“朕以为广袤边疆,并没有被朝廷发挥出其价值。难道仅因为胡虏非我族类,就不用纳税?”

“就陇右这片土地,卿等有何看法?”

几位宰相倒是没有重提编户齐民之类的政策,因为不再以丁赋为征收重点,所以编户齐民只能统计到各族的人口数量,增强军事管控能力。

现在的问题是,宋军其实并不缺兵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