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代朕出征(3 / 4)

是在山西随攻随破、不攻自破的情况时常发生,让朝廷认为是大明惨状。

士绅辜负朝廷三百年作养之恩,甘心为贼运筹。

惶惑无知百姓,开城款迎者兵不血刃,凭城拒守者尽数屠戮。

因此贼尚未薄城下,辄有二三奸徒倡说远迎。

不忠惧死守城县令以及苟且偷生的士绅,往往相率出城,望风伏迎。

吏部也如实向皇帝报告山西动向:“秦寇窥渡,三晋披靡,贼骑未到,城池已空,伪檄方传,而人心胥乱。”

就是整个山西都落入敌手,再派人前去有什么用?

即使如此,崇祯还是对李建泰寄予厚望。

他打算亲自到彰武门外为李建泰举行郊饯之礼,由于李建泰不敢领受,借口此国朝未有之礼”,坚决辞谢。

崇祯只得命礼部另议。

隆重的礼仪如期举行。

驸马都尉厅韦代帝以特牲告太庙。

崇祯来到大殿遣将礼,当场手书“代朕亲征”四个大字,并赏赐李建泰龙节与尚方剑。

然后朱由检乘驾前往正阳门城楼,亲自主持由光禄寺操办的饯行宴会。

一路上官军旗幡从午门外一真排列到正阳门外,金鼓阵阵,旌旗招展,透出一派威武而热烈的遣将出征的气氛。

奉命前来侍坐的文臣坐在东面九桌,武臣坐在西摆九桌,正中一桌是皇帝御席,合起来正好是十九桌。

像是提前吃席一般!

朱由检所用金台爵镶嵌大宝石,是历代举行重大典礼时偶尔动用的重器,大臣们一概使用金杯。

只听得鸿胪寺官员赞礼,乐声响起,崇祯亲自向李建泰递酒三杯道:“先生此去如朕亲行”。

想了想又嘱咐道:“卿即朕,朕即卿,朕与卿无两身,凡事以便宜行,先斩后奏皇权特许!”

待李建泰饮完三杯后,崇祯又把自己手书的“代朕亲征”敕谕盖上印章,赏赐给李建泰。

李建泰捧过敕渝,赶忙拜谢,崇祯把他扶起。

太监为他戴上红簪金花,披上宫锦。

在一片鼓乐声中,李建泰离开正阳门城楼。

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在皇上亲自调派的一千五百名京营兵护送下,离开京师,向涿州进发。

随行的有作为监军的兵部主事凌炯、总兵郭中杰以及主管火攻水利的西洋人。

进士程源送李建泰至真定寺,对他进言:“相公此行当兼程抵雁门关,联合山西巡抚许鼎臣收拾人心,为固守计,以蔽神京。”

程源还对凌炯草拟了平阳、太原攻略,以及三晋、三关的具体建议,凌炯颇以为然。

反攻山西大业指日可待!

程源建议李建泰日夜兼程赶往雁门关,确是当务之急。

雁门关一日陷落,大势已去,再难以挽回。

然而李建泰拘泥于古代兵法,每天行军不超过三十里。

毕竟咱老李也是看过兵书的!

他也想要联系到自己的家人,把埋藏的银两拿出来一些,招募士卒。

但是按照他这种速度,等贺今朝率领锤匪攻占湖广,他都不一定能赶得到雁门关,更如何救得了山西!

当李建泰率军抵达涿州时,护卫的京营兵大多逃回。

“打锤匪,爱谁去谁去,爷他妈的不伺候了!”

这趟不仅没有油水可捞,还得把小命全都给送进去。

京营这帮人可深知自己是几斤几两,绝对打不过锤匪。

更不用说只带一千五百人就想着去收复山西?

想都他妈的不用想!

再不跑就没机会。

代朕亲征以及尚方宝剑屁用没有,毫无权威了。

而崇祯也多是为了试探贺今朝是否要出兵,所以就指定山西人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