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岂有此理?!(2 / 4)

那这长安可就热闹了,原本是郅都和张释之争斗,张不疑来压着他们,如今晁错一来,攻守之势异也,这帮法家的要闹出大事来了…”

“正好,让他们多闹一闹,不闹还怎么搞学问啊当初齐威王听从田忌的意见,修建稷下学宫…诸多大家在学宫里吵架,甚至互相殴打,最后不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大贤吗如今的大汉,已经跟过去不同了,只有让百家继续去吵,才能吵出更多优秀的学问,到时候朕就不愁没有东西可以用了。”

赵昧欲言又止。

赵佗却点着头,赞同的说道“陛下这个想法是对的…如今各派的成果,都是吵出来的,让他们再吵一吵也好。”送走刘长之后,赵昧忍不住的感慨道∶“陛下不愧是陛下,学问深厚,若不是陛下,我都不知道稷下学宫原来是田忌的主意。”

赵始愣了一下问道“田忌是谁”其实高皇帝并非是没有学问,高皇帝能听得懂张良,萧何等人的上奏,还能跟他们一同商谈,秦国的亭长是不能买的,秦国唯一可以买的是爵位,还得是在特定时期,例如打仗缺粮食,发生了灾害,这个时候,庙堂就会下令,允许特定群体通过献粟的方式来获得低级的爵位。

而官职是不卖的,必须要通过律法考核。

这项考核还非常的严格,由县中的官吏亲自来进行,要经历先后三次的盘查,故而想通过示威或者贿赂的方式当官也是不现实的。

刘邦是读过书的,认识字的,并且能通过“秦国法考”的大秦基层公务员。

故而将他当作不学无术,毫无学问的人,还是有些不妥,他读书大概不多,可记忆力应当不错,毕竟大秦的律法很多,想要完整背诵下来应对考试,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。

刘邦能听得懂典故正确的运用典故,还能跟各派的大佬们谈笑风生,考察他们的学问…如此断定,某位厉王在这方面的特点大概率是来自其母族。赵佗的话却给了刘长一个新的启发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郅都编写的第一封《上邸》印刷完成,由长安的邸负责分发到各地去,在各地继续印刷,

然后分发到地方。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,长安百姓在第二天就看到了这全新的肆,唤作报肆。

这同样是官府经营的肆,而他们所贩卖的,好像是消息

在报肆开门之后,最先赶来的就是太学生了,这些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件事,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来看看,在太学生的带动下,有官吏,士子,商贾等人开始购买,反正这东西的价格很便宜,这些人还是能承担得起,至于得常百姓,就不敢这么奢侈了,当然,他们买下来也未必能看得懂。同时,廷尉改进了律法,增进了几条律法,其中包括故意的将邸报的内容

读错的罪罚,罚三甲。以及故意的修改,破坏,仿造邸报的罪罚,墨刑。

这对大汉百姓来说,可是新鲜玩意。这邸报原先只是郡县长官独享,哪有百姓的份啊,没想到,他们也有能看报的一天,太学生们欢呼雀跃,大汉的太学生们是格外热心与庙堂大事的,从创立之初开始,到大汉灭亡,太学生们都一直活跃在庙堂之中,基本上什么事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,就连谋反都有他们,而他们现在有了最茶好的途径来了解庙堂的政策,这是多好的事情啊。

何况,这里头有些文章就是他们的同窗所书写的。

这些人自然是名望高涨,一跃成为了同龄人里的翘楚。

当然,包括那些文人,他们也是一样。在作品成为天下观摩的对象之后,他们猛地醒悟。

郅都将他们抓走,这不是要害他们,这是在帮他们啊,这东西可以全天下都可以看到的…这是多好的扬名手段啊,写了第一篇政策的那位张生,一时间就在长安变成了名人,很多不曾往来的好友都拿着报来找他,神色都变得很是热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