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零五章:水到渠成(1 / 2)

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。八一中文 ≤≈=.≈8≠1≥Z≥≈.≤C≥OM

在这朝堂人,谁不知道,从前的那些新政,其实本质上都是想要从权贵和士人那儿虎口夺食,因为这些人吃得太多太饱,为了防止土地兼并,又或者是减轻朝廷的负担,往往要触动这些食利阶层的利益。

可是叶春秋所提到的李公的新政,却是反其道而行,这个新政,其最大特点,就是大大地增加读书人的权利。

这个权利,又恰恰最是满足读书人的权利欲的。

天下十几万的生员,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成为举人,成为进士,没有机会成为官僚的一份子,他们所读的经书,都是所谓的治世之学,偏偏学了这么多,却是没有用武之地。

所以太祖皇帝在的时候,特意下旨,生员不可言事。

言外之意就是,你们这些读书人,就只晓得唧唧歪歪,正事不干,不许再谈国事,否则剥你的皮。

不过想要让读书人吃草容易,让他们闭嘴却有点儿难。尤其是现在,风气渐开,即便是穷乡僻壤里的生员,那一开口,少不得也是皇帝老子如何,内阁诸公如何,寻常的小县令,人家还不稀罕说呢,逼格太低了。

特别是,自太白集风靡起来,读书人阶层接收到的外界知识愈多了起来,这就成了他们谈国事的基础。

而庙堂上的诸公呢,所求的无非是名利而已,没有名,哪里来的利?若是被人骂得狗血淋头,被人指摘是尸位素餐,怕也没有脸在这庙堂上搂好处了,于是乎,官声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。

这时候,一种风气已经形成,读书人的声音越大,官员为了投其所好,显示自己的气度,往往爱与读书人打成一片,对于触犯士绅和读书人利益的事,是绝不敢冒失的。

于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官声,便越地对读书人纵容,读书人得到了纵容,就愈地嗓门大起来,许多读书人,都已经抱团起来。

就说前两年,因为刘瑾的新政,江南那儿有读书人围攻镇守太监的府邸,锦衣卫去拿人,直接让一干读书人丢进了钱塘江里喂了王八。

这若是在太祖或者是文皇帝时期,这简直就等于是谋反啊!可现在是如何?当消息传来,百官求情,为读书人辩解,人人争先恐后,为的就是贿赂读书人。

在这朝堂上,谁不知道读书人的能耐?而叶春秋甚至非常清楚,用不了多少年,照这样下去,东林党和乡党所凝聚起来的读书人团体就会出现。

现在提出这个,庙堂之上,无人反对,每一个人显然都在为自己考虑和打算,即便觉得不妥,也不能冒头,反对就是触犯了读书人的利益,一不小心,就是为自己招来众怒了。

稍微心儿清的都明白,公推辅,对读书人来说,太有满足感了。

叶春秋的反问,得到的却是百官鸦雀无声。

叶春秋面带笑容,最后目光终于落在了李东阳的身上。

真正的杀手锏来了。

他不徐不慢地看着李东阳,而后道:“李公,这新政,可是你的主意吧?”

这当然不是李东阳的建议,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啊,他莫非是疯了,好端端的,本就是内阁辅大学士,却偏生要弄出一个什么公推,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?

而且……李东阳已经敏锐地嗅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,叶春秋绝不只是为了借着公推来转移话题、避重就轻,这应当是叶春秋的阴谋之一。

李东阳的身子有些冷,却看着叶春秋笑脸迎人地看着自己,见自己不答,继续追问:“敢问李公,是也不是?”

是啊,是也不是呢?

所有人都看向了李东阳。

假若当真是李东阳提出来的,那么这个公推辅的新政,怕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