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跑哪儿去了?”
踏进院门,被肖乐氏逮个正着,明婳乖巧笑,“娘,我就在外面玩,大哥二哥呢?”
“你大哥二哥在书房看书呢,你去找他们,一起看看书;沐休了也不能放松,要好好温习,你爹常说温故而知新,可不能因为沐休把学的东西全部还给夫子了。”肖乐氏嗔怪一眼。
“好的呀,我这就去。”
明婳嬉笑越过母亲,飞快跑进书房;瞧着两位哥哥在书桌前认真阅读,她没打扰,轻手轻脚的拿了一本《论语》看。
书房内静悄悄的,明婳看完《论语》,又拿了《增广贤文》、《声律启蒙》来读。
托记忆力绝佳的福,阅读、记忆能力绝佳,三本书难不倒她;上一个世界跟着师傅也是读过这些书的,再拿起来很轻松。
肖正宁走进书房,见三个儿女都在认识学习,欣慰地点头;再看女儿翻阅书籍的速度,他不由迈步上前,俯身在她身后看。他才知看了一行字,女儿已经看完了半页;等他看完一段,女儿已经翻书了。
“三丫。”
明婳淡定自若抬头,目视他,“爹爹,您来了呀。”
“嗯,你看书这么快,能记得住吗?”女儿手里拿的是《声律启蒙》,旁边还放了两本,一本《论语》、一本《增广贤文》。
“记得住。”郑重颔首,给予肯定。
肖正宁抬手拿起她手上的书,“既然你说记得住,为父考考你。”
“好的,爹爹尽管考。”明婳正襟危坐。
“从第一卷开始考,背诵《东》。”
明婳脑子清理了一下当下要用的,稚声朗读起来,朗读声音引来了肖鸿康、肖鸿平的关注。
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.......”
流畅背诵整篇,除了正常停顿换气、分段,她背的一字不差,背诵加朗读让肖正宁真正意识到女儿的天赋究竟有多强大。两个儿子竟是一个都比不上。不,或者说他们两个人都追不上女儿的天赋。
“背诵《微》。”
“来对往,密对稀,燕舞对莺飞。风清对月朗,露重对烟微......”
如此考验七八篇,考到了明婳阅读到的位置方停下。
小哥俩已经满脸恍惚,他们似乎真的比不上妹妹;她才五岁半,学完了三百千,如今又记住了一大半《声律启蒙》。
“背诵的很好,但是读书不仅要会背诵会读,还得理解其意;否则,那是盲读书,人家说的书呆子就是这么来的。”书呆子是个褒义词,也是个贬义词。
明婳点点头,认真说道:“我知道的,爹爹,我有认真读书,也有去理解;书上有注译,结合阅读很容易理解的。”
“这么说,你觉得你都理解了?”
“那就把刚才我考你的几篇解释一下。”肖正宁将书本放到明婳身边的小桌上,搬了一根凳子过来,等待她的拆招。
“东为东韵,又叫韵目,为押韵;如平水韵有106个韵部,其中平声字较多,故分为上下两部.......”
明婳将自我理解和师傅教的都一一道来,肖正宁听的时而皱眉,时而点头;等他解译完八篇,他如醍醐灌顶,原来这些还能这么分。
这个年代的教学较为死板,对东西的理解也停留在一个层面;真正能深层解译的人,那都在士族、真正的书香门第,在外面是很难遇到的。所以,在古代能有一位名师交代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。
肖鸿平听的头晕眼花,肖鸿康却在认真听,并结合以前学的东西;这才发现,他是不如妹妹的,虽然他多读了几年书,却不及妹妹,着实令人自惭形秽。
“妹妹当真聪慧。”
肖正宁不曾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