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王宫的大殿内,气氛凝重而紧张。唐王李济高高坐在王位之上,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众人。
殿下,苏建昂首挺胸,自告奋勇地说道:“大王,此事交于臣去办,定能不负所托!”
他的话刚落,程咬金和雷被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,不悦之色溢于言表。
他们都是跟随李济最早的一批人,历经无数战火与风雨,对朝中诸事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坚持。
程咬金脾气最为火爆,忍不住破口大骂:“你苏建算什么东西?也敢在此夸下海口!”
苏建毫不退缩,与程咬金争论起来:“程将军,莫要轻视于我,我也是一心为了唐国。”
两人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,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让原本紧张的气氛更加剑拔弩张。
雷被紧皱眉头,插话道:“都别吵了!此事关系重大,岂能如此轻率决定。”
这时,一直沉默的李济发话了:“都住口!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,瞬间压制了众人的火气。
众人纷纷安静下来,齐齐望向王位上的李济。
李济缓缓说道:“诸位皆是我唐国的忠臣良将,但此刻争吵无益。”
李济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苏建的自告奋勇,其心可嘉,但本王可以告诉你们,尉迟恭是本王安插在东胡的眼睛,他值得本王信任。”
众人皆低头沉思,不再言语。
李济看着殿下众人,心中明白,他们虽有时意见不合,但皆是为了唐国的繁荣昌盛。
良久,李济再次开口:“本王议的不是尉迟恭会不会叛变,而是匈奴人想干什么?大家畅所欲言!”
唐国丞相韩安国神色凝重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如今匈奴之事令人忧心。与其在信中猜测,不如派遣使臣去匈奴探探底,方能知晓其真实意图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上的大臣们交头接耳,低声议论起来。
大部分大臣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这一提议。
李济坐在王位上,摸着下巴,低头沉思。
此时,李靖站了出来,朗声道:“陛下,臣以为,远在东胡的尉迟恭可与匈奴人极限拉扯,让他既不反对也不同意,拖住匈奴,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和主动。”
李济微微抬头,看向李靖,目光中带着探寻。
李靖继续说道:“而且,尉迟恭可以对着匈奴大开口,让他们拿出更多的财物和资源。
到时候把东西送到王险来,这不要白不要啊!”
李济眼里顿时泛起了光芒,猛地一拍王座扶手,大声说道:“好提议啊!此计甚妙!”
大臣们见李济表态,也纷纷附和。
“是啊,此计可行,既能探得匈奴虚实,又能获取好处。”
霍去病看着李济心里叹道:奸商啊,这都能大赚一笔!
然而,直千秋提出了担忧:“但若是操作不当,恐会激怒匈奴,引发战事。”
韩安国沉思片刻,说道:“可令使臣小心行事,传达我们的意图时把握分寸。同时,让尉迟恭相机而动,不可盲目贪多。”
李济点了点头,说道:“此事需谨慎安排,务必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会议在紧张而严肃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,大臣们围绕着这一计划的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。
如何选派使臣,怎样与尉迟恭保持联络,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,都在逐一商讨和敲定。
最终,李济神色坚定地说道:“就依此计行事,望众爱卿齐心协力,为唐国安危尽心竭力!”
次日王险城,阳光炽热地洒在大街小巷,中午,喧闹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阵骚乱,人们纷纷侧目。
只见三韩将领子亨带领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