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乾国内富庶、四海生平,边境上也没有哪个异族胆敢前来滋扰,何进知道有些事情已不能再拖了。 于是同年六月,他在朝中文武的陪同下于泰山封禅,同年八月,便在朝会上颁布旨意,宣称将于次年举办大乾首次“科举”。 这些年大乾已举办了多次武举,不但为王朝选拔了不少人才,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无论朝中或是民间皆适应了这样的选材方式。 尤其是武举中愈发内容丰富的论册考试,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优秀文士进入官场的途径。 即便一些世家对此颇有些非议,可在何进的威压以及无孔不入的锦衣卫配合下,无人敢采取任何措施对武举进行阻挠。 甚至朝中早有人预测了“科举”的问世,如今何进在朝会上正式宣布,反倒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。 不过何进也并没有逼世家太紧,他没有收回世家大族举荐人才的权力,因为他相信,只要平稳度过了科举的初期,待到越来越多的寒门人才在朝堂站稳脚跟,这种更为公平的选材方式总有一天会将举察制完全取代。 “洪武”十二年,大乾第一届科举盛况空前,得益于这些年何进对于教育的投入,使得越来越多的寒门有机会接触到学习。 毕竟通过科举便能入仕大乾,寒门士子也因此比一些世家子弟要更加努力的多。 以至于各地参赛者蜂拥而至竟不下万人,朝廷甚至不得不临时在洛阳周边各县增开了数个考场。 何进对此亦只能感叹:果然公务员的身份在哪个朝代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! 不出意外的是,科举前两名正是诸葛亮与庞统,如今的他们更显成熟稳重,何进直接封二人为太子府中庶子,即太子近臣,继续替何咸编织羽翼,并叮嘱何咸务必以师礼待之。 同年,何进发现北军将领姜囧之子姜维聪慧,才不过十岁便已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智勇,于是何进“开恩”收其为义孙,并将他送去与孙子何晏伴读。 受何进本尊影响,何咸的确平庸,可何进穿越后,一直掌握大权,何晏的教育资源也十分良好,尤其在大乾建国后,何进更是为其物色了不少名师,这也使得何晏小小年纪就已颇显英武。 加上他与姜维年纪相仿,两位有志少年短时间后便结成了深厚友谊。 年末,扬州刺史顾雍来报,称扬州的船队在大海之南发现夷岛,岛上气候适宜、可农耕,且有土着生活于岛上。 何进得知后立马来了精神,并当即下旨赐名夷岛为台岛,命孙策领五千精兵征伐,顾雍需全力做好后勤配合。 并又请来心腹之臣,商议出了对台岛的十年殖民计划,只待孙策在岛上站稳脚跟便开始实施。 “洪武”十三年,袁绍从日本遣使前来,声称已完成对日本岛的征服,倭民皆渴望归附于天朝,而袁绍也表示无心日本国王的称号,乞求回归中土,认祖归宗。 何进思量再三,同意了袁绍的请求,并念其开疆拓土之功,封其为破倭将军、归义侯,许其回乡祭祀祖先后可入洛阳任职。 至于日本弹丸之地,何进将其赐名日本郡,归青州所有,并以程昱为郡守,代为管理。 程昱本为九卿之一,去做郡守确实屈才了,但何进却告诉他,日本岛位于海外,地理位置特殊,岛上又尽是倭民,正好可以用作大乾未来新型武器的实验基地,所以必须有重臣镇守。 并封程昱为齐国公作为职位补偿,许他在岛上拥有生杀大权、诛倭不必上报,程昱因此走马上任。 大乾“洪武”十五年,何进深感年迈,对于国事已力不从心,于是下诏书传大位于太子何咸。 他在位的十余年间,大乾国力蒸蒸日上,百姓生活得到了显着提升,被后世称之为“洪武之治”。 并且由于他提倡科技创新,朝廷与民间皆鼓捣出了不少新奇事物,甚至有传言洛
第340章 我特么!又穿?!(2 / 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