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份诏文自然没有直接发到罗基,但风声有传到罗基,也直到这个时候,此次事件才真正引起罗基王廷的重视。
其实,罗基军到底有没有偷袭白苗族的村庄,罗基的朝廷也是不确定的,现在罗基军在提亚已经打乱了套,长达两年的征战,极大消磨了罗基军的耐心,屠杀平民、掠夺财物的事情时有发生,会不会有罗基士卒私做主张,越过边境,偷袭白苗族的村庄,谁都不敢确定。但对于盟族而言,即便有类似的事情发生,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,赔些钱财也就罢了,令罗基朝廷吃惊的是我竟然为了此事颁布全族文书,指责罗基。
罗基倒是想查凶手,但根本无处可查,而后。罗基朝廷只能再派使者到白苗族,与白苗朝廷磋商如何解决此事。
两族的磋商是一方有诚意,一方存心找麻烦,哪里还能谈得成?经过两天的磋商,双方没有达成任何的共识,这时候,早已过诏文中的半月之约。我亲自下令,割掉罗基使者的耳鼻,并将其逐出白苗族。
赶走罗基使者的当日,我又颁布‘告九部书’,怒责罗基纵容士卒,入侵白苗族,屠杀白苗人,并毫无悔改之意,白苗族正式对罗基宣战。
我公布宣战书的第二天,驻扎在行城的梧桐军便挺进提亚。
当日宣战,翌日出兵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早有预谋的战争。
由此,白苗族和罗基的联盟关系正式破裂,两族由盟友也变成了仇敌。
交战双方。正义的一方会最终取胜,这就是扯淡的鬼话,哪有战争还未开始就已定输赢的道理?只有最终的胜利者才能拥有话语权,只有拥有话语权才能让自己变成正义的一方,这才是古今中外所有战事恒久不变的道理。
白苗军的突然参战,而且还是和罗基军交战,这大出罗基朝廷的预料。也大出罗基军的预料。在提亚的罗基军毫无准备,被打得措手不及,梧桐军进入提亚的前十天,势如破竹,连续夺下六座已沦陷到罗基手里的提亚城镇,并杀死杀伤罗基军两万余众。
很快,梧桐军已逼近到提亚的王城,提亚城。
在提亚的罗基军统帅名叫阿莫扎,此时他正亲率大军围攻提亚城。
为吞并提亚,罗基投入的军队已超过二十万,单单围攻提亚城的军队就有十二万众,可是那么多的军队,打了快两年仍未把提亚城攻破,罗基军也是数次换帅,阿莫扎是第三任统帅。
阿莫扎家族是罗基的名门世家,阿莫扎才三十多岁,便已拥有伯爵爵位,其人足智多谋,又骁勇善战,在罗基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将领。这次他被调到提亚,担任罗基军统帅,其一是罗基族王对他的信任,其二是让他来立功的,毕竟提亚城已被围困近两年之久,城内储藏的粮草也耗得差不多了,破城只剩下时间问题。阿莫扎本以为这是很轻松的一件差事,没想到却和白苗族的精锐战团梧桐军在战场上相遇了。
梧桐军只有十万人,而围攻提亚城的罗基军有十二万之多,加上先前败退回来的散兵游勇,罗基军已达到十五万人,在人数上占有优势,但他们正围攻提亚城,兵力分散,一旦梧桐军攻来,根本无力抵抗。
但这时候让阿莫扎收兵一处,放弃围城,他又心有不甘,和麾下的将领一商议,决定分出三万精锐,驻守在东边的瓦尔镇,只要能顶住梧桐军个把月,他们这边就有信心拿下提亚城。
阿莫扎派自己的兄弟艾德统帅这三万精锐。到瓦尔镇驻守,并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辎重,摆出与梧桐军做持久战的架势。
瓦尔镇是典型的城堡式建筑,小镇不大,里面的人口不足两万,城墙也谈不上高大坚固,只是它的位置很重要,正位于白苗族去往提亚城的必经之路上,梧桐军想解提亚城的被困之危,就必须得先拔掉瓦尔镇这根钉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