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阳并未向郑适那样直接找上敌军,做针锋相对的正面交战,而是在后面尾随桓军,并把营内的一万骑兵分成若干小队,不分昼夜的骚扰对方,使桓军不得安宁。
桓军当然也有探报,早就知道有支规模不小的白苗军在尾随着己方,桓军统帅徐青也有主动调头去进攻,但白苗军根本不迎战,龟缩在临时搭建的营寨里死守。桓军兵力虽众,但想攻破白苗军的营寨可不容易,几轮进攻下来,非但未攻进去,反而损兵折将不少,最后徐青也只能无奈撤兵,不再搭理这支白苗军,继续向九黎地而去。
他不想理会白苗军,但白苗军可缠着他不放。
桓军一走,白苗军这边立刻就拆营拔寨,继续远远的尾随,最最让桓军头痛的是对方的骚扰战术。小股的白苗骑兵几乎是一天十二时辰不停来袭,打完就跑,要命的是他们所骑的都是青丘战马,速度飞快,桓军想追也追不上。
等桓军被惹急了,调回头去攻白苗主力的时候,后者又已搭好营寨。严阵以待,使桓军的进攻无果而终。
如此几天下来,桓军被骚扰的不胜其烦,上下将士疲惫异常,怨声载道,营中的武领纷纷向徐青请缨,与后面的白苗军决一死战。
徐青也想与白苗军一决雌雄,但白苗军根本不给他正面交战的机会。
白苗军的探报也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,消息异常灵通,只要桓军这边稍有个风吹草动,白苗军便能第一次时间得到消息。
前面几次桓军回头进攻白苗军的时候,都是他们才刚刚动身,后面的白苗军就开始扎营、布置拒马了,等他们接近白苗军。人家的营寨也正好建完,进攻一展开,立刻遭受到白苗军的迎头箭射,根本攻不上去。
众将的主动请缨被徐青一一回绝,这时候,有位名叫薛沛的桓将给徐青出了个馊主意。
薛沛让他留下五万将士,安营扎寨。阻挡白苗军,其余的将士继续北上,进入九黎地。他的道理很简单,既然十万左右的白苗军能以营寨挡住己方的二十万大军,那么己方的五万将士也能以营寨挡住对方的十万人。
这位薛沛的推理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礼,可实际上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。
每支战团的战力都不一样,梧桐军能倚仗坚固的营寨以十万挡二十万,但不代表其他战团也都能做到这一点,兵书上是有说三倍于敌时方能破城拔寨,但现实中可有许多兵书上没有记载的外在因素的存在。
留下五万将士阻敌,能不能抵挡得住对方,徐青心里没底,正在他犹豫不绝的时候,其他将领们纷纷表示薛沛的这个主意好,留下五万将士,不仅能阻挡敌军的尾随,连敌军的骚扰战术也一并破解,己方大军再不用日夜不得安宁了。
一个人两个人这么说,徐青或许还心存顾虑,但众将们都这么说,也就由不得他再反对了。
主意是薛沛出的,徐青本打算留下薛沛,让他率五万将士留在原地驻守,但薛沛执意不肯,他随军出征是要杀进白苗族,立下大功的,哪肯留在这里与十万的白苗军做对峙?
既然薛沛不同意,徐青也不勉强他,改派钱易、向汤二将阻挡白苗军。
徐青一声令下,十五万的桓军走了,留下五万的将士在原地驻守,并搭建营寨,设置土墙、鸿沟、拒马、陷阱等,做出与白苗军长期对战的架势。
天罗和地网的探子把桓军的一举一动如实回传给梧桐军,秦阳听闻之后,仰面哈哈大笑,他要的就是桓军分兵,如此一来,也就给了己方各个击破的机会。
以钱易、向汤二将为首的五万桓军刚把营寨扎完,暗藏于附近的天罗和地网探子就把营寨的布局草图送回梧桐军,甚至连对方在哪里布置有陷阱,那些有拒马、鸿沟都标注的清清楚楚。
接到敌营的布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