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后,大军稍作整顿,再次踏上征程,向着焉耆国腹地进发。
这三天里,李牧可没闲着,他先把倪吼关彻头彻尾地检查、加固了一遍,确保这座关键关卡能抵挡住敌人的任何反扑。
然后,李牧又亲自审讯了被俘的马尔哈,从他的嘴里套出了焉耆国军队的兵力分布和战略计划。
李封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浪费光阴,而是积极听从了李牧的建议,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如何更出色地指挥大军之中,而非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勇武。
于是,李封开始深入钻研兵法之道,时常与李牧及其他将领一同探讨战术策略,努力学习如何有效地调动和协调各个部队,以及怎样在激烈的战场环境下保持冷静,并做出明智的判断。
……
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仿佛眨眼之间。这段时间里,大军已经完成了休整,他们养精蓄锐,士气高昂,如同一群猛虎,等待着出击的时机。
李牧站在高台上,目光扫视着下方整齐列队、精神抖擞的士兵们。他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。
他深吸一口气,用洪亮的声音喊道:“全军听令,出征!”
台下的士兵们齐声回应。
随着李牧的一声令下,大军开始缓缓地向前移动。士兵们步伐坚定有力,旗帜飘扬,发出猎猎声响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大军渐行渐远,留下一片烟尘弥漫的景象。
随着大军的行进,焉耆国的广袤土地在他们脚下逐渐展开。李牧和李封率领的唐军,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,穿越了草原,跨过了山丘,向着焉耆国的心脏地带进发。
在行军途中,李牧不断地派出斥候,侦查前方的地形和敌军的动向。
李牧深知道,焉耆国的军队不会坐以待毙,他们必定会在某个关键点设下埋伏,试图阻止唐军的前进。因此,李牧要求士兵们时刻保持警惕,准备应对任何突发情况。
李封则负责监督军队的日常训练和纪律,确保士兵们在长途跋涉中仍能保持最佳状态。同时他还亲自检查装备,确保每一名士兵的武器和盔甲都处于最佳状态。
在大军行进的同时,李牧还不忘安抚民心。
在他命令下,唐军士卒在经过村庄和城镇时,都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,不侵扰百姓。
李牧还派出使者,向沿途的村庄传达唐军的和平意愿,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。
……
经过数日的艰苦行军,唐军终于抵达了焉耆国的一座重要城市——塔里木。这里不仅是焉耆国的经济和军事中心,更是通向该国国都的咽喉要道。
李牧深知,焉耆国的军队必然在此地集结,严阵以待,等待着与唐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。
在距离塔里木城仅剩一天路程时,李牧当机立断,命令大军停止前进,并进行最后的休整和战前准备。
李牧紧急召集全体将领,深入探讨了攻城的战略和规划。
而在这次讨论中,李封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方案,派遣一支精锐部队,巧妙地避开正面敌军的防线,从侧翼发动突然袭击,打乱敌军的部署。
李牧听完李封的计划之后,陷入了短暂的沉思,权衡利弊之后,他最终点头表示赞同。尽管这一战术存在一定风险,但如果能够顺利实施,必将给敌军带来沉重一击。
……
在夜幕深沉的时候,李封亲自引领着这支由精英士兵组成的队伍,悄然无声地离开营地,朝着塔里木城的侧面出发。
他们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,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岗哨,经过漫长的行军,终于在破晓之前到达了预先设定好的地点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