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奴变狂风暴万家,闭户无声惧祸临(3 / 5)

唯有深入民心,方能寻得破局之法。

于是,他毅然决定,改变策略,从长计议,誓要在这乱世洪流中,为大明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。

如此数量的人,想要镇压实非易事,若强行剿灭,必将引发更强烈的民愤。事情毫无进展,反而与奴变人群形成对峙之势。双方僵持不下,皆不敢贸然行动。

杨嗣昌深知,此时若伤害一名奴变之人,局面恐将难以收拾。难道真要依皇帝之法行事?杨嗣昌不愿舍弃高贵身份,更不愿让这些人得寸进尺。

若能以己之法镇压奴变,方为圆满解决之道。

时光匆匆,江南奴变仍在持续蔓延,且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
战报如潮水般涌来,每一日都似重锤敲击着朱由检的心房,令他再难安坐御案之后。

大明的复兴之梦,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云笼罩,随时可能因奴变的风暴而夭折,让那光辉的未来陷入无尽的等待与沉寂。

终于,朱由检按捺不住胸中的焦虑与决心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江南的征途,身侧紧随着忠诚的骆养性、智勇双全的李定国,以及那始终如影随形的老仆王承恩。

“皇爷,此行凶险未卜,若让那些叛逆之徒伤了圣体,实乃社稷之大不幸啊!”王承恩忧心忡忡,言语间满是劝阻之意。

朱由检目光如炬,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王公公无需再言,江南奴变,已如火燎原,刻不容缓。

朕观杨嗣昌行事,似有诸多掣肘,非朕亲临不足以破局。

大明的复兴之路,不容丝毫延误,朕愿以身涉险,以安民心,定乾坤!”

此言一出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决绝与悲壮。

杨嗣昌的顾虑,朱由检心中自然明了,但在这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,他选择了最直接也最艰难的道路——亲自披挂上阵,以天子之威,平息这场动荡,为大明的崛起扫清障碍。

一行人策马扬鞭,穿越山川湖海,直奔江南而去,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挑战的无畏,誓要在这风雨飘摇之际,为大明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。

数日之后,朱由检一行人悄然踏入了那片曾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江南之地。

然而,眼前所见的并非想象中的繁华似锦,反倒是一片荒凉,街道空旷,宛如被时间遗忘的古城,静谧得令人心悸。

往昔熙熙攘攘的市井,如今只剩风穿过空旷巷弄的低吟,带着几分不寒而栗的凄清。

行人的踪迹难觅,唯有偶尔掠过的鸦鸣,划破这死寂的长空,平添了几分末世之感。

朱由检已换上了寻常百姓的衣裳,混入人群之中,无人知晓这位面容沉郁的男子,竟是那坐拥天下的九五之尊。

他缓步穿行于这荒凉的街巷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心间最柔软也最痛楚的地方。

富庶江南,昔日烟柳画桥、风帘翠幕的温柔乡,竟一朝之间沦为这般荒芜景象,怎能不让他心如刀绞?

奴变的风暴,如同一只无形的手,不仅摧毁了无数家庭的安宁,更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绝望之中,人人自危,不敢轻易发出声响,生怕成为下一个不幸的牺牲品。

朱由检的目光掠过一处处紧闭的门户,心中五味杂陈。

他深知,唯有亲手抚平这乱世的疮痍,方能还江南一个真正的安宁与繁荣。

这份沉重的责任,如同压在他肩头的巨石,让他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,却也更加沉重。

“杨嗣昌大人,此刻身在何方?”朱由检的声音里透露出几分急切,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丝不安的尘埃。

“回禀陛下,杨阁老正驻足于十里亭,静待事态发展。”

王承恩的回答,低沉而沉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