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8章 贩卖焦虑(1 / 2)

秦长青那点留学经历是不能拿出来说的,好在他还有个高中刚毕业的文凭,又是季夏的关系,参加了一次专门针对他复习内容出题的考试后,以第一名的成绩进了高铁制造厂。

秦长青能够考第一名,主要是季夏专门出了匀速运动,加速运动还有摩擦力等之类的题目,后世初中物理课上随堂考的内容。

有些甚至是默写公式,可即便如此,这个时代的那些高中毕业生们很多都不及格。

可想而知,现在的教学质量和后世差了多远。

秦长青却以为自己很厉害,能够在同一批应聘的人当中考第一名,他可真是牛逼坏了。

进了工厂之后,秦长青就是内部审核员,专门审核每一个部门,涉及的每一个过程的不符合项。

这就需要和曹水云打配合了,因为曹水云是制定岗位职责的人。

说白了,一个制定规则,一个审核规则的执行程度。

这种一板一眼的活儿,和秦长青的爱好和理想完全是背道而驰,哪一个搞艺术的人愿意循规蹈矩?

循规蹈矩的人都不适合搞艺术,只有思想天马行空的人才适合从事创作。

季夏也是故意的,她觉得秦长青之所以养成今天这样的性格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溺爱,从小没有给他制定规则,为所欲为,再加上没有吃过苦,受过挫折,凡事都想得非常美好。

这样虽然是好事,但不适合生长在这个时代,这样的人应该活在二十一世纪。

“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严厉的规则?我觉得应该发挥操作人员的主动性,只要能够把活干好就行了。”秦长青看了曹水云制定的作业文件,觉得这完全是在虐杀人性。

曹水云倒也没有觉得秦长青的话有什么问题,毕竟,一开始季总给他们做培训的时候,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
当时,季总说过,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,应该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,就是一个识字的傻子照着这份作业文件,都能够干出合格的零件来。

他们不解。

季总就说了,任何一个行业,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力,而质量的概念并不仅仅是符合图纸的要求,必须保证产品的一致性。

因为我们不能对产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测,那么产品的一致性才能够体现过程的稳定性,我们通过监控过程来监控产品质量,才可以确保产品合格,并降低质量成本。

可以说,季总给他们做的培训,简直是金玉良言,让他们大开眼界。

现在,曹水云将这一套理论灌输给秦长青。

秦长青这种人有个最大的优点,那就是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,而这一套理论必然是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,因此,秦长青一听就觉得非常了不起。

他认为了不起的东西,一定会细心去琢磨,但目前为止,秦长青找不到相类似的书来看,他只有去找季夏。

季夏对他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,她就知道,秦长青肯定会来找她,来得还挺早的。

季夏让他把曹水云也喊过来,两人一起到了季夏的办公室。

“办厂子,搞生产,质量肯定是要放在首位,但是,质量不是检验,毕竟哪怕检查出了不合格产品,这个不合格品已经产生了,这就是浪费。

所以,整个工厂要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体系,标准我已经拟定好了,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们俩。”

季夏分别给了两人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文件,后世,米国搞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全球任何一个公司,凡是要通过这套认证,就必须交钱。

如果不通过认证,就证明你公司的质量水平不行。

每三年重复认证一次,每年一次重复审核,想要拿到审核员资格,也要参加他们组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