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的军营之中,他们也知道花钱买平安的道理,这些人没想到近十万的竺军队居然在短短的一时间就被宋军击溃。
任何竺士兵只要被宋军抓到便扔到俘虏营中等候审牛
不少竺的贱民和首陀罗都觉得他们的希望来了,毕竟宋军曾经要赦免他们,并且把鹏珈罗变成和大宋土地一样的地方。
但很快他们就知道,自己在为当初的懦弱付出代价。
宋军对他们可没有任何好脸,甚至比那些被俘的竺士兵更瞧不起他们,称他们为弱虫,扶不上墙的废物。
即便如此竺的低种姓们依旧不敢有任何怨言,他们见识过宋军的强大,连失望竺大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,难道敢反抗宋军不成?
这样一来唯一的好处便是苏轼的工作轻松了,收缴竺饶财产,收缴竺饶土地,派出官吏对鹏珈罗的土地整理成册,并且统计战功和当地人口。
这些竺人非简单粗暴的分为两种人,一种是俘虏,一种是当地的百姓,俘虏简单全部押往神都城献俘,而当地的百姓则没有任何尊严,他们依旧要世代带着“枷锁”为大宋耕种土地。
当初的背叛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,梁怀之前是答应给他们平等和自有,以及大宋的保护,可也要他们造反对抗压迫他们的竺人。
既然他们没有做到,凭什么享有大宋的帮助?
大宋和竺之间的战争算是全面爆发,云南路依旧在不断的集结大量军队,并且鹏珈罗的土地上已经远远不止五万宋军,加上苏轼带来的军队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八万。
要知道八万宋军的战力已经非常惊人,其中还有装备了火器的禁军精锐,他们几乎能对抗竺的所用军队,而在旨意下达之前,苏轼决定暂且按兵不动。
他要在鹏珈罗修建更多的城池,并且在关隘之地修建防御的堡寨,要冲城等等。
循序渐进才是用兵的法门,若是继续扩大战果的向竺进攻,很有可能会后继无力,一旦竺人全面反扑,后果会怎样谁都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