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一百九十章 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(1 / 2)

宋缔 我欲乘风归 2200 字 2020-05-26

范仲淹微微点头道“包公所言有理,东城豪门不光在商贾之道上势力惊人,在朝堂中也不乏党羽和受益之人,甚至还有位高权重的宦官之家也和东城豪门来往频繁…………”

“不是来往频繁,而是这些人本就是和东城豪门沆瀣一气!”

苏洵更加直接的开口,朝堂之中有多少人属于东城豪门这个利益集团他比谁都清楚,而且其中的关系他更加明白。

官家要对宗室动手在场的人都能理解,可在包拯范仲淹等人看来,现在对东城豪门动手还不到时候!

苏洵并不着急,眼下他只是把官家的意思转达给各部的相公以及宰执,至于剩下来的事情自然还有后续。

干咳一声后,苏洵才开口道“诸位都是官家一手提拔起来的,自然应该知道官家的为人,谋而后动,不急不惶方为上上之策。”

“东城豪门,利益牵绊,看似盘根错杂却是脉络清晰,宗室和勋贵并非一体,勋贵和官员亦非一路,官家从宗室而始自官员而终,慢条斯理此事可期!”

苏洵的话让众人明白许多,原来这是在提醒众人,东城豪门乃是国家的大患,此次对宗室的动手便是开始。

众人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,苏洵乃是吏部尚书,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不低于宰执相公范仲淹。

吏部自古便不可觑,除了宰相之外,吏部和其他各部也不相同,虽然都是六部之一,但吏部尚书的地位要比其他各部高一些。

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员卷宗,文案,告身及部份任免举荐之权,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,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。

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,掌管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,唐初时甚至还能主持科举考试,直道开元二十四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。

后来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,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。长官称吏部尚书,置吏部侍郎二人。

之后一度曾改称司立官文部,旋复旧。后代相沿不改。只不过到了大宋之后,使职盛行,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,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。

直道赵祯重新改革大宋官制,这才把礼部尚书的地位提升起来,其实许多人都看出来了,这是要在朝中在竖起一个权职分割宰执相公的权利。

范仲淹自然也是知道的,但他却并不怎么在乎,在他看来有了一个吏部尚书之后,中枢院的事情更加好做了。

制衡之道便是帝王之道,范仲淹在这方面看的很开,再他当初也据理力争过,现在的相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前朝大了许多。

宰执相公总理朝中繁琐之朝政,根本就无暇他顾,虽是太子总揽大政,可一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上报太子的就会堆积到中枢院之中,由中枢院的官员协助宰执相公处理。

在范仲淹看来,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加强相权,再眼下君王强势,皇权如日中,谁这时候去挑战皇权,简直就是自寻死路…………

有了范仲淹的支持,苏洵传达赵祯计划的过程非常顺畅,各部相公都是配合的,可以眼下聚集在大宋中枢院宰执公廨之中的人,都是这个时代改革的先行者,都是这个时代的爱国者。

当然更为重要的是,这些人都是赵祯亲自选拔,亲自培养出来的,他们有着改革的思想,也有着为国为民的精神。

原因便是屁股决定脑袋,单单依靠思想教育是不可能完全改造这些饶,赵祯在不断的提拔他们时,给了他们很多赏赐,唯独没有给他们爵位,而且赵祯也不打算给他们爵位,除了死后追封,追赠。

爵位这东西是阶级划分的主要工具,有了爵位便是贵族,便是和百姓脱离开来,而屁股决定脑袋,若是连自己朝堂上的相公们都是顶着爵位的勋贵,那还能指望他们对付东城豪门?

怕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