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建立班底(1)(2 / 2)

天,不是去内史衙门上班。

而是带着家臣和仆役,风尘仆仆的前往治下十二县巡查。

他穿县过乡,去田间地头与乡中三老,地方名士以及官员交谈。

询问他们地方的地理、环境、水土、风俗。

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他走访了治下的每一个乡亭。

然后,他回到长安,立刻上书,请求开凿六辅渠。

就这一件事情,他立刻收获了治下十二县的民心。

不拘阶级、贫富,人人以为儿宽是西门豹一般的人物。

儿宽当年究竟何等得民心?

史书和原主的记忆,都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张越。

据说,当年,国家对外用兵,军费吃紧,天子于是要求各地加紧征收赋税。

儿宽却担心百姓生计,依然如往常一般,耐着性子,一个乡一个乡的收,以此确保百姓的负担在合理范围之内。

于是,皇帝震怒,坊间有消息说,儿内史要被罢官了。

消息传出去,整个左内史治下十二县百姓都激动了起来。

几乎没有人组织,十二县的百姓就自发的挑着粮食,带着钱帛,来到了长安城,在左内史衙门门口排起长队。

不过三天时间,整个左内史治下的赋税全部征收完毕。

而且,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,全国第一。

儿宽因此拜为御史大夫,位列三公!

但张越看重的却不是儿宽这样做带来的好名声。

而是儿宽这样做了以后,儒家在关中的发展。

在儿宽为左内史前,关中的儒生数量,一直不如法家和黄老学派。

而在儿宽担任左内史六年后,关中儒生数量反超了法家。

因为,地方豪强和地方的宿老们都觉得,儒家很不错。

至少比起法家那些糙货强多了!

张越很明白,若是想要自己的主张和理念被人接受,并且成为‘普世价值’。

不仅仅得有皇室背书,还得有天下人,主要是作为统治阶级主力的地主阶级认同。

不然就不可能成功!

儒家为何能独霸中国两千年?

除了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接受外,最大的原因,就是儒家与地主阶级,捆绑在一起了。

甭管是公羊学派,还是谷梁学派,还是思孟学派。

或者他们的徒子徒孙,理学、心学、泰州学派。

几乎所有的成员,都来自地主阶级。

哪怕偶有寒门士子通过科举混了进去,很快,这些寒门士子的家族也变成了地主。

所以,不管怎样改朝换代,无论是谁坐天下。

哪怕蒙元满清,儒家的地位始终不曾变动。

也没有人能变动!

只是……

儿宽的道路远比咸宣等人的道路要艰难、辛苦。

咸宣等人的成功,是可以简单复制的。

而儿宽的道路,不仅仅需要自身有能力,还得有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文士、官吏辅佐和协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