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周天下那座儒教学府这些时日以来动作不断,有许让人摸不明白猜不透的法旨传出,足足让大周天下各路修士好好震惊一把,最为直观的体现,便是不少学子自学府而出,开始游走天下。
据言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是那位陈圣所言。
圣人法旨,儒教弟子很少有不遵从,因此从学府落下第一场雪开始,便陆陆续续有弟子出学府。
有人出去,那便会有人留存,要知道一件事,陈圣在五位儒教圣人中,成圣时间最晚,话语也就是只能有这般效用。
在出去的弟子,其实大多都是那位吴圣的弟子,而陈圣为何要这么做,没人猜得透,没人想得清楚。
圣人心,即天心。
吴圣在学府有着一脉传承,这是世所皆知,但其实极少有人知道,他在儒家学府不远处的乡下学堂,也教导了一些学生,而那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先生是圣人,不过现在就算知道了,也没有法子,毕竟那位叫做吴圣的圣人,早就死了个干净,魂魄都散于天地,也只有一点传承,还留存下来。
那传承是一只青玉毛笔,落在了某个少女手中。
少女是吴圣自少收养的,很是宠爱视如己出,甚至还将自己姓氏传给少女。
少女叫做吴默。
她的存在很少有人知道,只有云端之上的五位圣人明晓,并未太过于声张,诚然,以她圣人传承身份可以得到很好资源供养,但人心毕竟不是怎么好,天上圣人尚且勾心斗角,更何况儒教弟子,毕竟是圣人传承,得知可以直指大道,谁不想?
因此这位少女在吴圣离去之后,仍就安安分分待在乡野学堂,不过在吴圣离去之前是学生,现在则是一位女先生,女夫子。
原因为何?她觉得自己握住了那只毛笔,就该将先生的心愿继承下去,先生曾经和她说过,只想在乡野学堂当一夫子先生,其余的太过累,并不很想掺合,但奈何本份使然,现在先生走了,那她就是女先生。
本来原先学生们还对她有着怀疑,但抱着这种心态听了一两节课后,便觉得她学问是真的大,大到什么程度不清楚,反正比学生们要大。
于是就这么顺理成章教书育人,也渐渐传出名头,很多农户都知道乡野学堂出了一个女先生,不仅学问很好,还不收银钱粮米,随着传播一来二去,来学堂读书的人便多了起来。
她倒是来者不拒,只要用心向学,能学多少便学多少,根据她先生所说,教书育人的最期盼的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她也是这么想的。
再然后,她的事迹便传入到某些人耳中,让某些人有些不大高兴。
倒不是仇视,女子教书育人虽然极少,但儒教立教这么久,还是有那么几位,而之所以让他们不大高兴,便是不能忍受一位女子犯了规矩。
同样是开学堂教书育人,你招收弟子也就罢了,这是人之常情,无可避免,你又不收钱粒米油,这可就犯了忌讳,毕竟天下读书人虽多,却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儒教学府,去做去做那鲤鱼化龙之事,更多的只是想靠着寻一个谋生,为人抄写文字太过于劳累,去酒楼说书又是不和自己读书人身份,于是思来想去,不如就以学问换米粮,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规矩,天下学堂无一例外,现如今有了一处破例,自然是要群起而攻之。
你不吃饭可以,但砸人饭碗那就不对,天地间没有这个道理。
于是这些先生夫子们便纠集在一起,气势汹汹的来讲“道理。”
毕竟是读书人,那肯定不能像武夫那样拿个刀乱砍,有辱斯文,但讲道理有武讲,那自然而然便有文讲。
读了这么多年书,虽说只有那老几本,但也琢磨出一些意思,骂人不带脏字轻而易举。
反正关于学问之事,他们很是拿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