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91章:正史英雄曹操(5 / 7)

称臣,并希望曹操顺天应人,登基称帝。曹操对众人说,孙权这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。

但是,陈群、桓阶、夏侯惇等人却一致劝道,大王功高盖世,汉祚也是因你才得以延续这几十年,孙权的意见很对,因为我们也是这么想的。

曹操感慨地说:我现在的权力地位和当皇帝还有什么区别吗?如果天命真在我们曹家的话,我会把机会留给我儿子。

《魏略》曰:孙权上书称臣,称说天命。王以权书示外曰:“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!“侍中陈群、尚书桓阶奏曰:“汉自安帝已来,政去公室,国统数绝,至於今者,唯有名号,尺土一民,皆非汉有,期运久已尽,历数久已终,非適今日也。……殿下应期,十分天下而有其九,以服事汉,群生注望,遐迩怨叹,是故孙权在远称臣,此天人之应,异气齐声。“

《魏氏春秋》曰:夏侯惇谓王曰:“天下咸知汉祚已尽,异代方起……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,功德著於黎庶,为天下所依归,应天顺民,复何疑哉!“王曰:“'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'。若天命在吾,吾为周文王矣。“

这个时候,天下虽然三分,但无论是土地还人口,曹操已实得其二,所以,他就不用再刻意隐瞒真实想法了。

裴注《三国志》广征博引,取材甚杂,像《九州春秋》、《魏晋世语》、《汉纪》、《晋纪》、《曹瞒传》等,可考者居然达150余种(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六)。

又因为这些著作多为个人所编修,言语上少了顾忌,褒贬上更加自由,所以就呈现出与正史一本正经完全?异的风格。

就曹操而言,如果说其“奸雄”之谓是由裴注而来的话,那么,吴人所著的《曹瞒传》则在其中贡献最大。

故事一:曹操为人极为轻佻不庄重,喜声色之娱,经常通宵达旦地玩乐。会见宾客时常着便服,说话也很随便,吃饭时搞得浑身都是。但在执法时却很严苛,尤其是谁要表现地比他突出,他便会想方设法地将其治于死地,即便是老朋友也不行。每次杀人后,还要装模作样地悔恨流泪。像袁忠任沛相的时候,曾想惩治曹操,桓邵、边让也曾得罪过他,于是,曹操得势后,这三个人都没逃过一死。

《曹瞒传》曰: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,好音乐,倡优在侧,常以日达夕。被服轻绡,身自佩小鞶囊,以盛手巾细物,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。每与人谈论,戏弄言诵,尽无所隐,及欢悦大笑,至以头没杯案中,肴膳皆沾汙巾帻,其轻易如此。然持法峻刻,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,随以法诛之,及故人旧怨,亦皆无馀。

其所刑杀,辄对之垂涕嗟痛之,终无所活。初,袁忠为沛相,尝欲以法治太祖,沛国桓邵亦轻之,及在兖州,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,太祖杀让,族其家,忠、邵俱避难交州,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。桓邵得出首,拜谢於庭中,太祖谓曰:“跪可解死邪!“遂杀之。

故事二:每次带兵出征,曹操都强调要秋毫无犯,尤其不能破坏麦地,违令者斩。某次,曹操的马因突然受惊跑进麦地,曹操让主簿依法办事。

主簿说,按照古训,刑不上大夫。曹操说那不行,如果不作处罚,我以后还怎么要求下属。不过我是主帅,自杀肯定不合适,就先割段头发代替吧。

常出军,行经麦中,令”士卒无败麦,犯者死”。骑士皆下马,付麦以相持,於是太祖马腾入麦中,敕主簿议罪;主簿对以春秋之义,罚不加於尊。

太祖曰:”制法而自犯之,何以帅下?然孤为军帅,不可自杀,请自刑。”因援剑割发以置地。

故事三:有一个宠姬经常陪着睡午觉,曹操告诉她,一会记得叫醒我。宠姬看他睡着了,还没来得及睡,曹操却已经自己醒了。二话没说,立即让人把她给乱棍打死了。

又有幸姬常从昼寝,枕之卧,